今天听了我的话的人,从此刻起就能够获得幸福。但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人也将永远无法获得幸福。—————奥斯卡·克里斯汀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倡导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书籍。全书采用青年人和智者辩论的方式展开。青年人的困惑就是很多现代人的心声,而我们就是那个青年人。
读完这本书,我释怀了对当下的不满: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里,发生什么事不重要,怎么看这件事才重要。这也是这本书的核心:要主动为自己的不幸负责,所以有人说它是一本强人的心理学自助书。
书中提供的看待人生问题的独特视角,为我现阶段的迷茫、焦虑提供了一剂强效解药。如果现阶段的你也焦虑、自卑、不满现状,不妨读读这本书,或许它也可以帮助你即刻走出阴霾。
拒绝原因论,提出目的论
弗洛伊德的原因论立场将人生解释为一个基于因果律的长故事。过去的经历,特别是童年的经历决定了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
很多心理学研究都限于寻找人们当下痛苦与过去经历之间的联系,而阿德勒则认为寻找不幸的原因并没有意义,因为它并不能指导人们如何变得更好。他认为被给予的东西不重要,如何使用被给予的东西才是重要的,也就是目的论
01 情绪都是捏造的
试想一下,你安静的坐在咖啡馆休息,突然有服务员失误将咖啡洒到你身上,你是不是马上会发火,大吼大叫。那如果你此时正坐在办公室,是你老板把咖啡洒到你身上的,你还会发火吗?
阿德勒认为人的发怒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捏造出来的。就像前面提到的对服务员发火,可能只是想要让他更加羞愧,而对老板忍让,则是为了达到不丢工作这个目的。
所以下次再遇到有人发脾气时,试着去想一下他发火背后的目的。懂得这个道理,可以免去很多无效沟通和精神内耗。
02 两种拒绝改变的自我欺骗方式:自卑情结和优越感情结
你有没有很想实现的目标或者梦想,但总是碍于现实条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也许你已经陷入了拖延,但你拖延的借口让自己坚信自己并不是在拖延,等时机成熟,就会开始行动。如果你有这种感觉,你可能也在用自卑情结和优越感情结进行着自我麻醉
自卑和优越感情结不同于自卑感/优越感,它是指把自卑/优越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
书中举了一个患有脸红症的女生的例子。她一到人前就脸红,但她表示无论如何都要治好这种症状,因为她想跟自己暗恋的男孩表白。但事实上,她只是通过脸红症为借口,通过“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症”这样的想法,来逃避被男孩拒绝的打击和否定。
另一个作家的例子,他总说工作太忙、写小说的时间有限,以此为写不出来作品的借口,他也从未参加过任何比赛。但事实上,他只是想通过不去参加比赛或者时间有限这种借口来保留一种“如果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既不愿意出去被人评价,更不愿意去面对因作品拙劣而落选的现实。他只想活在“只要有时间我也可以,只要环境具备我也能写、自己有这种才能”之类的可能性中。或许再过5年或者10年,他有会以“已经不再年轻”或者“已经有了家庭”之类的借口。
外部条件永远都不会合适,不如此刻就开始行动。
03 价值转化:走出自卑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缺点,也许它会变成优点。
现今社会对外性格格外推崇,内向人会被认为是不善与人交往的,也很难获得成功。但换个角度来看,内向者拥有很多外向者不具备的优势。他们更加敏感,做事专注,很多艺术家、作家、发明家等都是非常内向的。
脱口秀演员鸟鸟就非常内向,但正是因为她内向的性格让她对社会现象具有异于常人的敏锐的洞察力和见解。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如果把我们的人生目标比作登上山顶,过分在意目标,我们就会认为登山的现在是在准备和忍耐阶段。心安理得地过着枯燥乏味和单调的生活。但事实上,我们的人生几乎都是在路上。
人生不止只有起点和终点,它是一条由无数个此时此刻构成的点的连续。如果无法享受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注定充满了痛苦的底色。
昨天已经成为过去,明天还没有到来,我们真正拥有的只有现在。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此时此刻”。
把人生的每个此时此刻都看成完结状态。不论是20岁终结的人生还是90岁终结的人生,都是完结的、幸福的人生。
正如王潇在《三观易碎》中所说:如果有明天,那么我此刻该做此事;如果没有明天,那么我此刻依然会做此事。活到淋漓,随时可以死去。
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什吗?当人处于某个停滞不前的人生阶段时,总是会问起这个问题。
阿德勒回答说,人生并不存在普遍性的意义,或者说作为常识来讲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只要做的事情于自己和他人有益,人生的意义就会在认真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明晰。
正如乔布斯所说: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