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将它评选为“最值得”阅读的50本书之一。
这是一本
/兽医写的小说
/英国乡间慢生活的小说
/关于万物生灵和谐共处欢快生活的小说
/让人边读嘴角边不由自主地浮起笑意的小说
《万物有灵且美》是兽医文学鼻祖吉米•哈利写的系列自传体小说中的一部。
这套书籍中的每一本在豆瓣上,都被打出9.0以上的高分!
吉米•哈利本人更是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的高产作家。
但他的确是一名如假包换的兽医,1982年获颁皇家医学院特别会员,1983年获颁利物浦大学荣誉兽医博士,在1995年去世以前,一直在在乡间从事兽医工作,执业长达五十多年。
丰富的生活体验让这本书充盈着自然、淳朴和真实。
翻开它,就像造访一个温暖、美好、欢乐的世外桃源。
随便读一段,文字优美得如同在你眼前慢慢展开一幅英国乡间的淳朴迷人的画卷。
而那些关于农场里的动物们风趣的描写,更是让人忍俊不禁,
乡间的生活简单又美好,人与人之间更是简单质朴到甚至会让人觉得缺少边界感。
但恰恰是这样没有繁文缛节的人际交往,让哈利笔下的约克郡生活呈现出迷人的景象。
翻开书中任何一个故事,一秒钟就能我坠入一个清新美好、妙趣横生的世界。
例如《自以为是的农夫》的主角皮克吉先生,十来岁时曾在利兹大学参加过两个礼拜的农业讲习,如今已经年近六十,却总觉得自己关于农庄的知识比其他人-包括执业兽医-都丰富。
因此当自家的奶牛生病时,他坚称是患上了“瘭疽”,并坚持要给奶牛的乳房贴上他找出来的老掉牙的黄色膏药。
哈利虽然明知是因为老皮克吉粗暴的挤奶方式让奶牛们患上了乳腺炎,也疑惑“像皮先生这种挤法,那些原本就短命的牛儿怎么还不死”,但是他没有揭穿。
而是打着帮老皮克吉的治疗腰痛的旗号,让他停止亲自给自家奶牛挤奶,让他的女儿取而代之这份劳累的工作。
虽然老皮克吉在治疗动物这件事上不相信兽医,但在治疗自身疾病时,他也坚持原则,“宁可相信兽医而不相信内科医生”。
就这样,老皮克吉和他家的奶牛都获得了新生!哈利也维护了老皮克吉在十来岁时候获得的“学术造诣”和他保存的过期膏药的信任度。
哈利就是用这样智慧的方式,和“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农户们和谐的生活着。
当然,除了自以为是,农户们特殊的生活方式,也令哈利吃了不少苦头。
例如经常凌晨1点能把人惊醒的电话,就是因为“周末一些晚睡的农人总会在睡前检查伤口,看看是不是要找个倒霉的兽医”,而这个倒霉的家伙就是哈利。
又或者一些庞大的动物,让哈利和他的同伴即便经验丰富,也会“瑟瑟发抖”。
例如《爱吃个垃圾的小狗客西》其实是一只体型如同“一只小象”的大狗。虽然体型大只,实则心地善良,从不仗势欺凌弱小,甚至经常被小动物调戏。
这样一只庞然大物生病了,哈利给它用听诊器听诊时,却突然胆怯起来,草草地给它开药回家先治疗。
兽医诊所的前老板、现在的合伙人西格得知后,对他的做法不甚满意,本着让病人满意的态度,西格决定亲自出诊。
第二天西格没有提及出诊结果,哈利偷偷找客西的主人莫先生打听当天情形。
原来西格进门口,大狗亲自迎接,“当然,它迎接客人的时候难免会吼两声”,于是“西格先生立刻把温度计塞回皮包,转身朝门口走出去了。”临走前当然没有忘记放下一瓶药。
不管如何,最后大狗也治愈了,毕竟两个职业医师都亲自治疗了,不是吗。
还有些遭遇纯粹是给枯燥的乡间生活增加笑料的。
例如在《一只名叫“谨慎”的猪》当中,威先生请格西给自己的阉牛打疫苗。
本来威先生家有一名叫维夫的长工,是一流的捕兽家,但是曾在美国生活过、自称学会德州牛仔捕牛术的威先生一心要展示自己本事。
第一次,他扔出绳圈,结果“绳子落在半途之中的草堆上,而那头牛根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第二次,他准备了一个世纪之久,结果把绳子套在了在旁边冷眼观战的维夫的脖子上。
第三次,他把绳子套上房梁,一伙人只能搬梯子,解绳套。
第四次,第五次.....经过威先生孜孜不倦的尝试,本来安静吃草的牛儿群体慌乱不安,“现在要想套这些乱蹦的牛简直比登天还难”。
终于,第七次威先生被套中牛角的牛一甩头,飞上20英尺的高空“不偏不倚的落在喂食槽里”,才结束了这场套闹剧。
接下来就简单了,维夫和格西一人夹住牛头,一人打针,不到20分钟大功告成。
每一本书中,大约有40来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鲜活生动,画面美好如同就在眼前,让人想要走进那样的生活,感受约克郡淳朴迷人的田园风光,哪怕是“闻着牛圈里带着青草味的牛粪”,也乐此不疲。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一直浮现着“轻松”、“惬意”、“神奇”、“美好”、“风趣”这样的词。
最打动我的,是人和动物间流淌的爱。
不管是哈利和他的“客户”,还是农户和他们的家畜之间,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闪烁着人类对生命的爱和敬重。
这便是这套书籍温柔的底色:
万物有灵且美,万物皆有光辉。
特别在新年推荐给你,祝你的一年充满温情,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