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纳赫尔佐格---陆上行舟(记笔记)

电影开头就有一行简短却震撼人心的无声开场白,在苍凉悠远的背景音乐里慢慢展开:
查亚修亚里.亚居,雨林里的印第安人说这个地方是:上帝未完成的疆域。
他们相信只有人类消失后,上帝才会回来完成他的工作。

要非得说实话呢,我看了两遍也没看太懂,第三遍的时候终于看懂了一些东西。
我还粗略看了一眼影评,终于彻底明白了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的汉语老师王佩王老师,在课堂上说了,这样的电影看完读一读赫尔佐格的书《迷津指南》,我仿佛看到了明亮的阳光。

(这种看法,我记得在《在世界的尽头相遇》里也有提到,人们把东西留给未来的人看。)


被感动的动物

我相信,在赫尔佐格眼里,这只猪一定是被感动了。依照他的个性,他不会去拍“假”镜头的。
赫尔佐格是个偏执狂,很犀利的偏执狂。用老师那句话说:别的导演没看到的细节,他不会,他很快就能抓住细节。

他知道:爱尔兰裔白人菲茨杰拉德被当地人称为“菲茨卡拉多”,在他们的语言里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无谓的事物迷恋者”。
于是,两个超级理想家,一个是导演赫尔佐格,一个是主演克劳斯金斯基:以在荧幕上的强烈演出及暴烈的性格着称,共演出超过180部影片。
性格倔强明亮,像暗夜里唯明亮的火把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力。

赫尔佐格我就不多说了,除了电影题材成为话题,电影内容成为话题,电影的主人公成为话题,总之,只要他镜头里拍过的人或者物,都能成为话题被谈论。


真的是陆上行舟啊

这样的两个人,一起合作了这样的影片。

里面让我感兴趣的不是“陆上行舟”这件事儿,而是里面让我问“为什么”的一个一个的场景。

最震撼人心的就是土著人的信仰,要是没有他们,主角梦想就是空想,什么让两条河相连,什么陆上行舟,拉倒吧,顶多就是开着船在水里漂流。土著人的信仰,那种来自远古,发自内心深处,对神明的信仰,产生了巨大的智慧和力量。

早年,我看过《金字塔》建造的过程的分析,说是古埃及人通过使用滚木,一点一点的搬运石块建造的。等农民空闲的时候,采用有偿的办法,让10万农民还有奴隶,用那种最笨的方法一点一点的建造。

说到这儿了,就说一下笨方法包括啥吧:1,石头开采;2,然后是石头搬运,建造。
1,石头开采:古埃及人当时用铜或青铜凿子岩石上打眼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开来,利用物理爆破类似那样的方法,4000多年前的古人的脑子多聪明啊。

2,石头搬运,用滚木搬运。

这个就扯到了《陆上行舟》了,看看这种办法,木头铺路啊。


土著们齐心协力

采用木头工具

类似用这种办法,一点一点的建造的金字塔。(这只是其中一种猜测,但不论哪种猜测,都证明了古人的毅力和坚韧。)

如果走不动了

如果梦想走不动了,该怎么办呢?《陆上行舟》那样,扛着船跨过山峰,也要继续走,做过的梦,不管能不能实现都得着手去做。

之前“旷野里的树”姐姐说,找一些人鼓励着走下去,所以,我后来打算跟“东篱rainbow”搭个伴。我俩互相看看彼此的文章。

司汤达的墓志铭大致意思是:活过,写过,爱过。

arrigo BEYLE MILANESE SCRISSE AMO VISSE

所以,我要把我经历的,美好的,做的美梦都写进来。

对了,今天看了一句英语,颇有感触,出处是ESLDO的加拿大英语课程里的:

Are you burning the candle at both ends?

然后,我写了:燃烧着蜡烛的两头,中间穿一个铁签子,晃晃悠悠的烧着,两端流着“眼泪”,憋出那微微弱弱的光。
再改进一下,脑袋里需要装进知识,脚下需要丈量土地,像自己“蛙女儿一样”努力生活。我呢,现在要用书填满自己的大脑,用脚踏实的走遍每一寸土地,燃烧着蜡烛的两头,中间穿一根铁签子,晃晃悠悠的烧着,两端的蜡烛滴着汗水,用那虽然微弱但却坚韧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我是饕餮思文,一个在路上刨土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