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曾经的探索:
摘自2018.11.20《小组合作我见多了》
3.快速组成小组,给1分钟每个小组推举一位组长教师提问明确,并说清楚组长的任务是考虑每个同学被全班同学选中的可能性大小,由最有可能到最不可能安排汇报顺序,每次一人说,其他人听并提建议。
4.提出合作学习要求,比如明天和倍问题的合作学习要求是:能结合线段图说清楚解题的算式和想法。
5.开始合作学习,教师真正参与到小组中。
6.其中一组汇报展示。
7.其他组对该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展示组进行补充或更正,这样补充或更正更有针对性。
8.小助手抽查其他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它可以防止当汇报组被抽签选定后其他组不再关心参与学习,使得真正的学习只在一个组发生。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反思:
整节课下来,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确实让人感到振奋,特别是段嘉琪的发文“为什么要除以2”也可谓是善问,但却连公式都未来得及得出,可见效率之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第4个环节出了问题,合作学习的目标太大太宽泛,没有直指重难点,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从重难点处开始,比如本节的合作学习目标应在展示所有解法后检验出正确解法后针对一种解法的思路提出:为什么要用50加12?然后再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如此针对性才强。我的体会:合作学习必须针对一个单一的重难点,否则将在细枝末节扯皮不断造成时间的极大浪费。切记,切记!
至于今天,就当成是熟悉程序的演练吧!
进行改革实践,就要做好一开始可能失败的心理准备,这样可以避免遇到挫折困难就全盘否定改革的想法,只要确信它是正确的有价值的,就要坚持不懈地尝试下去,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让它日趋完善。
优势:在这种方式下,大家帮助学困生的积极性会比较高,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比较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从更深层次更广层面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教育教学最重要的心理学——学生的被需要被肯定被理解》一文只是使我具有了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意识和理念,但本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设想》却使我迈开了步伐,它将使我的理念落到地面,结出果实,从而不再是一种空谈和空中楼阁,而将成为现实。所以本文于我而言又是一篇至关重要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
摘自2019.10.12《教室里的对话交流纪律》
三.学生什么时候展示?
1.探索新知时,
方法涌现,展示风采,
交流想法,达成共识;
2.练习时,老师不讲,学生讲
为什么?
老师没有新东西要讲,但是需要学生讲,老师需要在倾听中了解(1)孩子们对新知能不能熟练掌握?(2)孩子们习惯用新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吗?这都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老师要忍下冲上去的冲动,在倾听中识别,在倾听中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生本课堂自然呈现。
四.学生怎样展示?
规范讲题程序,形成半自动化(不是一节课就能达成,要经历长期规训)
1.老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筛选,明确展示顺序;
2.学生开始讲题
讲题学生:请大家听我讲,
其他学生:请讲!
……
学生面对黑板、面对学生讲(斜着站,不遮挡题目),老师走下去,确保下面学生停下自己的事情,认真听讲,积极互动;
3.主讲结束后
讲题学生: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
其他学生举手表达意见,
或者质疑:我有不同意见……
或者补充:我来补充……
4.老师做必要梳理
最后一步不可省略,课堂追求的是教学效果最大化,学生的讲解始终代替不了老师的指导,老师以直观化的手段,精炼的语言娓娓道出,那些懵懂的孩子方能豁然开朗,那些已经理解的孩子方能重新建构。
实际上作于2018.12.08的 既不独霸课堂又不贱贱帮助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最后一篇还在正路上的文章。
更多那一时期的文章见《简书足迹1》(2017.07.28——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