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摊开的教材上,我深吸一口气,正式踏入为期六天的英语课程培训。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和我一样备考同等学历硕士的学员,空气中弥漫着些许紧张,更多的却是对提升的期待。
开课第一天,魏教授的出现瞬间打破了沉闷。她走进教室时手里抱着一摞真题集,开场白就带着爽朗的笑意:“别把这些试卷当敌人,它们是帮你摸清考官心思的老朋友。”整整六个小时的题型分析课,她把枯燥的语法点讲成了生动的故事——讲虚拟语气时,他举例“如果我年轻时多背单词,现在就不用在这里和你们一起‘啃’真题了”,逗得全班大笑;解析阅读题选项陷阱时,他像侦探般抽丝剥茧,指着错误选项说“这就像超市促销,看着便宜,其实根本不是你需要的”。一堂课下来,原本让人头疼的完形填空、英译汉题型,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坐在宿舍的床上,我翻出教授推荐的题型训练题,靠着手机热点在线刷题。选词填空部分错得不少,有些固定搭配总记混;但阅读理解倒是意外顺利,大概是上午刚听过教授讲的“定位关键词”技巧,正确率竟有60%。到了傍晚,做完一套完整的模拟卷,统计下来正确率稳定在60%-70%之间,心里稍稍安定——至少没有辜负第一天的收获。
望着车窗外掠过的夜景,我默默把未完成的课程表设成手机壁纸。虽然暂时告别了课堂,但魏教授那句“真题是老朋友”的话总在耳边回响。这六天的培训或许会以断断续续的方式进行,但只要带着这份趣味和方法继续往前,想必能离目标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