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营第二天

各位好,我是六根未净,六感俱全的软装设计师六感。今天和大家拆解时间管理心法,首先我们要提升复述的能力,升维的训练。

如果你想要简单的幸福,那么跟大多数人一样,如果想要过上不一样的生活,你要具有精英化的思维,成为少数人。


大家来看这个图片,这个是国外的一个地铁站,大家在等地铁的时候在干嘛?!都在看手机。


大家再来看这页PPT,左边这张照片,是我在坐地候拍的,基本上都一样,在你视野范围内,大家都在玩手机。右上角的图片,人都在玩手机,看起来像机器人一样,做着机械的事情而一致的事情;再看看旁边画画,是机器人在看书,看起来像人一样,这个就是反讽。中间的这个钟,寓意的是人被钟摆化了。每天我们吃饭,是因为时间到了,提醒我们去吃饭,而不是因为饿了。比如说晚上11点,12点钟要睡觉,不是因为我们困了,是因为时间驱使我们去睡觉。

尤瓦尔在《人类简史》中讲到:他说人类在没有发现小麦之前,我们想去哪就去哪,是无限自由的。但是当我们发现小麦之后,我们就开始住在农作物的旁边,就失去了自由。到底是我们人类驯服了小麦?还是小麦驯服了人类?究竟是我们在享受手机的便利,是我们在利用工具?还是工具在奴役我们?

(反讽是引入在演讲时候的标新立异,也是导入时间概念的后面话题,兴趣引入下面的话题。同时用了罗胖的演讲技巧:用语言包装自己,看一本书5分钟分享半小时的诀窍。比如《异乡人》的金句运用,分享经典在于书名+作者名+金句+拆解金句;善于散文诗、另类,震撼,比如:时间管理的升维是关于时空和生活的哲学分享。)


大家来猜一下,每天你们用在手机上的时间是多久?大家写下来。然后呢,我们打开自己的手机屏幕使用时间,比如有的人说的是5小时,但是手机上显示8小时,有人说4小时,手机上显示10小时。做个对比,为什么你认为是5小时,实际上却是8小时,丢的3个小时去哪里了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关键词:时间感。有的人感觉时间过得快,有的人感觉时间过得慢。有的人感觉时间充实,有的人感觉时间不够用。那为什么时间有长短呢?

我给大家讲一下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他没法用公式给别人解释清楚。然后他跟对方说:比如你想象下,你是一个男士在坐长途车的时候,对面是一个又老又丑的老婆婆,你会觉得一分钟像十分钟那么长。如果对面是一个年轻漂亮让你一见倾心的姑娘,你会觉得十分钟像一分钟一样短,这就是相对论。这就是对时间长短时间感知最好的诠释。我们可以把时间变得很长或者很短,前提是我们情绪的感知。我们有没有很好的感知过时间呢?

时间黑洞:我们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在路上几个小时,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这时间就浪费了。这个就是我们旅途的时间黑洞,有时候我们上网搜东西,一搜就会一个小时,刷抖音一刷2小时,一发呆就是半小时,这就是我们的时间黑洞。我们要找出自己每天在哪里有这个时间黑洞。然后我们要知道怎么去消除这个时间黑洞。

时间认知:柳比歇夫写了《奇特的一生》,他是非常厉害的一位时间管理大师,他最大的贡献是时间统计法。把一天三等分,中午12点,下午6点,晚上10点,去记录这半天我们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大概用了多少时间,评估一下。连续记录一周,我们就知道时间用到哪里了,也知道做什么事用多长时间,慢慢提高时间的把控能力。柳比歇夫通过写时间日志,发现时间在那里用了多,那里少,对于时间的评估跟真实的时间相差不大,时间感非常好。

时间变现的第一心法,是我们变现学员的独创。在市面上,研究时间管理的人很多,现在研究到第六代,但是我们都研究到第七代了。咱们可以从任何角度,让它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工具或方法论,为我们所用。真正的时间管理是我们生活的哲学或艺术。

什么叫一律性?大卫休谟28岁写的《人性论》,我们做A事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有B的行为,这就是一律性,比如:等地铁的时候,看手机!

反一律性就是:一般有A的场景就有B的行为,而我们用C。反一路律性是个特别好的工具,仔细推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