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对未来伴侣的期望值=伴侣的外表吸引力*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
这个公式感觉挺有意思的,或许还有很多人无形之中就使用了这个公式。对方漂亮俊美,自身比较普通,那么可能会评估下成功追求到对方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可能性比较低的话概率会放弃,从而换成追求另外一位容貌稍逊,但可能性较高的对象。
2/相似性:喜欢与我们相像的人
前文就提过了我们容易受到和自身有共同点的人的吸引。不论是爱好,还是三观,甚至是在众人群中偶然发现的某一相同特点,都会让我们相互吸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共同点越多,越是相互吸引。
和我玩的来的朋友,也都是在某一方面和我有共同特点。我最好的朋友们,不论是三观还是爱好都和我相似,即使学历不等,性格不一。大家都有时间的时候,我们一起去吃喜欢的美食,一起去逛街逛风景。我们仅是安静的呆在一块儿,都能感到放松和愉悦。不得不说,有这样的朋友们真的是很幸运,也很珍惜。
3/相异并不相吸
人们容易受到和自己相似或对等的人的吸引从而产生亲密关系。但有时候和自己完全相反,例如资产不对等的亲密关系也不少。这就是双方实际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进行了匹配。用长相换金钱,反之亦然。用己有的优势换取自身所需,不过是各取所需,价值互换。
4/刺激→价值观→角色
这就是从一开始的某一点相互吸引逐渐到相互了解包容的过程。假如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哪里不匹配,亲密关系就很难再亲密的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