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1月25日,心理课已经上过三天了。按着习惯,我应该在前天(周六)完成作业的。所以今天写作业时有点惭愧,感觉自己没有好的习惯。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我今天也很累,也很想找个人聊聊天。只是身边还没有合适的人。所以,我就拿出周五晚上的案例做一个自我剖析吧。
网课继续学习《父母的共情能力》,这次是学员分享案例。其中有一位学员说他的孩子是初一,忽然有一天对家长说“人活着还不如死了好”。家长的共情对接我就不做评判,只是把我的想法做一个阐述吧。
孩子,你怎么也有这样的想法?我有时候也有这样的感觉。
解释理由:
说明家长我也有这样的想法,这不是什么可怕想法,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让孩子放心。
一般我是在自己太过劳累的时候或者是自己受到了委屈的时候会这样想。
解释理由:
结合孩子正在学校上学的这个特点,可能会作业多,学习压力大,正常的休息都难以保证,以至于精神疲惫,产生了无力改变的状态,因而会有这种想法;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可能在学校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以自己的能力又没办法解决,青少年的敏感心理让他有种赶快摆脱的欲望,最好是这样的事以后一次都不要发生。可是他也知道,在目前的这种环境,或者是将来参加工作以后,这种事情还是可能会发生。怎么才能不会发生呢?就是不再这个社会上生活。
孩子,我想问一下你第一次有这种想法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这样想?
解释理由:
看孩子有这种想法的时间长短,如果是短期的,当中遇到了一件事儿产生的念头,我们就一起分析这件事的利与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什么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看家长怎么引导的?如果是时间比较久了,我们的家长就要重视了,可能要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做专业的辅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