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开心或不开心时,会和谁分享呢?有人说和家人分享,有人说和朋友分享,有人说从不分享。
我想从来不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开心或不开心的人,应该是没有遇到真正懂自己的人吧。
孩子考了九十几分,一进家门迫不及待地准备和家长分享他的喜悦,我想这时的孩子应该最想得到的是家长的肯定和鼓励吧,可是有些家长却会让孩子失望,这么简单的题目,你得好好反思一下,看看为什么丢了那几分?顿时孩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曾经我在女儿不开心的时候,会问她怎么了,她有时不说话,有时会嘀咕一句,跟你说了会更烦。当时面对孩子的情绪,我没有一点觉察的意识,没有意识到是因为自己共情能力不够,而导致孩子不愿意和我敞开心扉。
孩子因为没有考好,挨老师批评了;在学校和同学之间关系紧张,受到了排斥;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情绪低落,他们都希望能得到家长的安慰和支持,不想听到这样的话语"谁让你平时不努力的,能考好才怪呢","别人排斥你,是不是你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诸如此类的否定和斥责,我就想到女儿说的那句话:"和你说了以后更烦"。
认真地倾听对方,才有可能了解对方,去共情对方,去设身处地的感受对方,只有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面对生气不说话的孩子,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去猜测可能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和孩子共情,感受他的情绪,"妈妈看到你不开心,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很担心你,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你有什么不开心别自己憋着,妈妈挺心疼你的,你愿意和妈妈说说吗?"此时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或抱抱孩子。"你现在不想说没关系,等你想说的时候,妈妈随时都在"。不需要说太多,如果胡乱说出自己的猜测,容易猜错,猜错了之后可能就更不愿意和我们说了。
好的共情会起到迅速转换情绪状态的效果,可以缓解压力,修正不良认知,疏导情绪。
共情时不仅仅要考虑他现在的情绪、情感,我们要考虑情绪、情感他是一个表现出来的症状,一个现象,现象的背后是他的认知。
前天女儿驾考科目二时,表现出紧张、焦虑,情绪不好,好在后来顺利通过了。事后我用ABC理论,把她考试前的认知梳理了一下。
女儿给我的回复是:"我信了"!
不良的认知,扭曲的认知,只有通过家长的共情和他自己对事情的不断的体验中,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才能塑造未来的积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