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吴晓波频道一段时间,这本书是他的一本散文集,这些年经历的事以及一些感想。有故事和思考,有血有肉说真话。看见晓波老师这么多年持续出版作品的勤奋,我们以为成功是天赋,这背后有持续的学习和投入,需要在一个热爱的领域沉下来去精进。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
很喜欢《我的总编同学们》和《只有廖厂长例外》这两篇。《我的总编同学们》一文中说的是大学同学三个人,都成为了传媒界的总编,各自发挥着光芒,随着媒体时代的兴盛,也走向事业巅峰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时间可以见证变化,当年的班长、学霸、颜值代表活成了什么状态,十年二十年,就会有一番呈现。另一个故事里,廖厂长是吴老师大学时代遇到的贵人,在1989年的时候资助了他们四个同学7000元钱,作为考察计划的经费,且没有要求什么回报,只希望他们写好报告能寄一份给他。当时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工资是70块钱,就是相当于七八年的工资收入。因为这个贵人,让这四个年轻人走出校园,去看到中国社会真正的面貌--经历的苦难、思考可能的机会以及未来的前景。带着理想主义色彩来自湖南娄底的廖厂长,在时隔20多年后,通过媒体朋友被找到,这期间也有很多人生的起起伏伏。奇妙地是当晓波老师把这么多年写的书交给廖厂长,一个故事似乎一个令人期待的结尾,完成了最初的约定,那份报告的交付变成了记录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一本本书。
文章最后说“这一生中,你遇见怎样的人,然后有机会成为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