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一种尴尬,明明手头有时间,但是又不想做事情,什么原因呢?因为一想手头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事情的重要性都差不多,我不知道选择那个更好,如果都做完,那肯定是时间不够,但是只做其中一件,那其它的怎么办?想着想着,犹豫不决。
因为我的潜意识里是这样的,我想做的这些事,我必须都把它做完,这样才是“合理”的。
比如说:晚上回家,手头有时间可以做事,本来想看看书,家里已经累积了很多已经买了还没看的书。在我想看的时候,我同时会产生另外一个想法是:每本书要看就要认真看,而且最好还要做笔记,这样才是好的。如果这样做那么每本书看的时间应该不低于8个小时。我一个晚上的时间估计最多也就一个半小时,那这么多书,我要几个月才能看完吧,几个月的时间我很难把握啊。算了,还是不看了吧。
不看书,那做什么呢?刷刷微信,看看最近群里在讨论什么热点,或者听听在线的音频,那几个专家每天10分钟左右的音频干货很多嘛,对了,今天晚上还有笑来老师的直播呢。后天晚上还约了颈椎治疗。我还真的不是闲呢。
上面的时间就悄悄地消失了。这对我来说还真的是一个问题。
回过头来,每本书要看就要看完,这样的意识真的是合理吗?
1,从小的方面来讲,看一本书、学习,大的方面来讲,过完这一生,其实都是在持续不断地学习,这是一个无限连接的系统,没有规定说一本书必须要看完,才算是学习完整。
2,我的新的看法是:即使只花了10分钟,看了3页书,但是如果获取了一个知识点,日积月累,这就有大的收获。因为这个知识点与我的以前的知识系统可能有关联,或者与我后面再学习其它书的知识点有关联。所以重要的不是“把书从头读到尾”,而是你在阅读别人的思考和经验的时候,能否每一刻都能按“输入、处理、关联、应用、创新”的方式来阅读。
3,另一方面,要舍得花时间去构建自己的未来半年书单,这样,在每一个时刻一有时间,甚至是碎片化时间,也可以快速行动起来,不至于象一只在几堆干草堆之间徘徊最后居然饿死的布利丹驴。
4,做其它事情也是这样的道理,一方面要对自己未来半年的事情有所规划,另一方面,对眼前的事情要愿意沉下心来,一点点地分析和推进,每推进一点,都是对问题解决的积累。象曾国藩说的那样“结硬寨,打呆仗”。
5,要通过自律来形成更大块的自由时间和空间,通过更大块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来获取更大的成长价值和更深刻的人生价值。
你也有布利丹驴的困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