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添加
随着生长发育,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单纯乳类喂养(母乳、配方奶粉和混合喂养)不能完全满足6月龄后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逐步添加奶类以外的事物,并向固体食物转化过渡。这些奶类之外的食物通常称为辅助食品,简称辅食,以泥糊状为主要特点。
为何要添加辅食?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补充奶类的营养不足。
大多数乳母的乳汁分泌最大量约为800毫升/日,提供能量560千卡。但大多数6个月的宝宝(体重约为7千克)每天需要660千卡能量,不足的部分应由辅食补充。随着月龄增大,母乳或配方奶粉提供的能量愈显不足。
其他重要营养素,如蛋白质、铁、锌、维生素c等也有类似趋势。以铁为例,6个月以内,宝宝每天只需摄入0.3毫克铁即可(因为出生时有一些储备的铁可供消耗),但6个月以后每天需要摄入铁10毫克(因为出生时储备的铁已经消耗完了),而奶类铁含量较低,故应由含铁丰富的辅食加以补充,如加铁米粉、肝泥、肉泥、鱼泥等。
添加辅食过迟或品种不当,会导致宝宝营养不良,如缺铁性贫血、锌缺乏、体重不足、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
☞辅食提高胃肠消化能力。
在适应宝宝消化能力的基础上(循序)适时添加合理的辅食(渐进),能促进胃肠儒动及牙齿发育,提高咀嚼与吞咽能力以及消化酶活性,使之最终适应进食固体食物,有助于获得全面的营养物质。或是添加从液体或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增加固体、半固体食物。
☞辅食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辅食不但为宝宝补充营养物质,锻炼消化能力,而且为宝宝提供各种神经刺激,促进神经系统发育。辅食的味道促进味觉发育;闻辅食的味道促进嗅觉发育;看辅食的颜色促进视觉发育;辅食需要手眼协调,使用工具,从而促进触觉发育;一些精细进食动作则促进本体感觉形成。
正因如此,辅食应该在富含营养的基础上,尽量具有多样性的口感、气味、颜色和形状,为宝宝提供丰富的神经刺激。同时,应尽量让宝宝自己动手,接触辅食,哪怕弄的一团糟,培养儿童的进食技能。进食活动本身与摄入的营养物质同样重要,不要忽视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大好机会。
☞辅食满足心理需要,培养饮食习惯。
吃辅食,特别是自己动手吃辅食,是宝宝迈向独立的第一步、转折点和里程碑!不但体验了喜怒哀乐、满足感、反抗等各种心理活动,还能学习使用匙、杯、碗等食具。用手抓食物,既可增加婴儿进食的兴趣,又有利于促进所手眼协调和培养儿童独立进食能力。更重要的是,及时接触、尝试、感受成人食品,将降低以后出现偏食挑食的概率,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为此,竟可能让宝宝自己动手参与进食,而不是家长包办,否则会促成幼儿期和学前期的不良饮食习惯。
摘自王兴国《吃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