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
保持自我意识的觉醒
沟通高手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具有自我监控能力,即:在沟通过程中对自己使用的语言、行为进行监视,并随时调整不正确的沟通行为。
(自我监控的例子,P30)
“我最好赶快说这些话。”
“这个方法还不错,我会继续使用它。”
“我看起来就像一个白痴,根本不像我自己!”
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习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进行监察,保持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很重要的一步。只有在沟通中保持自我意识的清醒,才有可能将本书介绍的方法、技巧应用到实际的沟通中。自我意识觉醒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对自己语言的监控。
- 对自己的非语言行为(身体朝向、手势动作等)的监控。
- 对自己情绪的辨认。
采用事实/观点分离的沟通模式
事实是对事件、行为的具体描述;观点是依据沟通者的逻辑对事实进行诠释之后形成的看法。事实通常是是客观、固定的,容易达成共识。而观点一般是主观、多变的,容易受沟通者情绪、背景以及沟通环境等的影响,产生偏差。
(事实/观点分离的例子,P126)
事实(客观):父亲注册了Facebook账号,并向我发送了添加好友请求,我一连几个星期都无视他的请求。
观点一(从我的主观角度):Facebook是为大学生建立的,而不是为中年的父母们。爸爸想要进入我的个人世界,这种侵犯隐私的事实和偷看我的日记或者偷翻我的抽屉有什么区别呢?
观点二(从父亲的主观角度):我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更多儿子的生活以及他们这代人的沟通方式,我不会在他的留言板上发表言论,也不会附上让他难堪的照片。
沟通者常犯的错误,就是混淆了事实与观点,或者把观点误当成事实,从而导致沟通双方不能取得共识,产生误解、分歧甚至对立。沟通者首先要意识到,事实与观点是可以分离的!然后在沟通中,尽量对客观事实的描述取得最大的一致,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主观意见、态度、看法进行磋商。
采用事实/观点分离的沟通模式,可以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
- 在了解事实之前,不要轻易表达观点。
- 针对事实发表评论,而不是针对观点发表评论。
消除沟通双方的误解
误解,即接收方没有准确接收、解码发送方传递出来的信息,使双方对沟通话题的理解不一致,存在偏差。大部分沟通问题产生的原因都在于沟通双方出现了误解:我们总是高估别人准确理解自己想法的能力。
产生误解的原因主要有:
- 发出方表达不够准确
信息发出的一方没有通过合适的方法、途径将自己的想法准确的表达出来,使得实际表达出来的意思跟大脑想表达的意思存在偏差,从而导致接收方接收到错误的信息。 - 作为沟通工具的语言,本身就存在歧义性
我们日常沟通所使用的语言并非完美、精确的,而是存在歧义性。最常见的歧义性,就是一词多义。此外,不同的断句方式、不同的应用场景,也有可能造成沟通双方对于同一句话,产生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理解。 - 沟通中存在噪声
由于沟通存在噪声导致发出方所要表达的意思没有被对方准确理解。常见的沟通噪声有:
- 外在噪声:沟通环境中客观存在的噪声。
- 生理噪声:生病、疲倦、失聪等。
- 心理噪声:内在的干扰力量,如情绪不佳。
如何解决?
为了避免沟通双方对话题理解存在偏差,可以采用释义、知觉校验的技巧来进行确认,从而消除误解。
-
释义:利用自己的措辞重述别人的观点,对信息进行交叉检视,获得对方的确认。
根据事实/观点分离的模式,释义技巧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 事实性释义:对客观事实的确认。
(事实性释义的例子,P269)
发送方:李是一个混蛋,我真不敢相信他昨天晚上所做的事!
接收方:你觉得那些笑话很惹人讨厌,对吗?(对“所做的事”的事实性释义)
- 个人性释义:对对方主观想法、感受的释义。
(个人性释义的例子,P268)
发送方:天哪!你看起来真是有点糟糕!
接收方:你是说我看起来胖太多了?(对“糟糕”的个人性释义)
- 知觉校验:通过三个步骤来核对自己的想法跟他人是否一致的技巧。具体包括:
- 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客观)
- 列出至少两种对此行为可能的解释(主观)
- 请求对方对这些解释做澄清
> *(知觉校验的例子,P115)*
>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描述行为)
>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 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非语言技巧的运用
沟通的途径、工具不仅仅只有语言,还包括各种非语言途径,比如:
- 姿势(站姿/坐姿,身体朝向)、手势
- 表情与眼神
- 声音中的非语言因素:音量、语速、语调、停顿等。
- 衣着打扮
语言沟通的主观性更强:我们刻意去选择要说什么、应该怎么说。而非语言沟通常常是无意识的,模糊不清的,更容易暴露沟通者的真实意图、情绪。把沟通误认为仅仅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忽略了非语言因素,是一个常见的沟通误区。事实上,非语言技巧对沟通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关系起主导作用。在沟通中,要注意对非语言因素进行观察和使用。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
补充、重复
通过物品、手势形成对语言的补充、重复
-
矛盾
外表与语言形成的矛盾、反差增强了效果
-
衣着打扮
论衣着打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