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确保党的事业接续发展的关键一招。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正是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精准施策。这份文件,从源头治理、精准考核、健全机制等方面,系统构建了破除形式主义枷锁、筑牢减负长效根基的务实举措,为基层干部卸下“无形之担”,畅通实干之路。
立思想根基,破形式之“茧”。形式主义沉疴,根子在政绩观偏移。唯有正本清源,方能标本兼治。要深植“减负即赋能”的思想自觉。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为契机,用好科学理论这一“思想利器”,引导干部深刻领会“减负松绑”的战略深意,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更要大力弘扬实干精神,选树宣传在减负后轻装上阵、攻坚克难的“实干标兵”,以榜样力量涤荡“重痕不重绩”的虚浮之风,让“务实为荣、虚浮为耻”成为自觉。
挥精准之尺,树实干之“标”。考核评价是指挥棒,更是破除形式主义的利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要求以科学精准之尺,丈量实干实绩之效。必须优化考核机制,坚决摒弃过度依赖材料报表、层层加码的“痕迹主义”,将评价重心真正下沉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一线现场。要精准识别干部在减负环境下的实际贡献,对勇于直面矛盾、解决真问题、取得真实效的干部,在评优评先、提拔任用上予以充分体现。唯有让“干得好”者“考得好”、“考得好”者“用得好”,方能树立起“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激励干部在真抓实干中“跳起摸高”。
筑机制之堤,护担当之“航”。让基层干部真正卸下包袱、轻装前行,需以刚性机制为担当者护航。一方面,要健全“减负清单”动态管理机制,严防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多头检查等顽疾反弹回潮,确保减负成效持续巩固;畅通基层反馈渠道,对转嫁责任、变相加压等行为及时亮剑,为基层撑腰鼓劲。另一方面,要着力构建关心关爱体系,关注干部在减负增效后的身心健康与发展空间,让实干者不仅有“舞台”,更有“后方”的温暖支撑,不断增强其扎根基层、奋发有为的归属感与获得感。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如一场及时春雨,为基层沃土注入生机活力。当形式主义的冗余枝蔓被彻底剪除,当担当实干者得以在阳光下舒展筋骨、奋力生长,一支支能扛重担、善打硬仗的队伍必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减负松绑所释放的磅礴之力,终将汇成推动民族复兴巨轮破浪前行的时代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