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0年前(1967年),一位26岁的年轻制片人,竟敢恐吓尼克松:
“搞不定电视,你一辈子也只能当副总统!”
(If you think that tv is ridiculous you're never going to become President)
尼克松很happy,说“这才是我想要的人”,于是请他负责总统竞选的电视宣传。
然后呢?他不负众望,操刀的30秒广告,圈粉无数,帮尼克松登上总统宝座!
(2)
33年前(1984年),小伙子已经成为45岁的行业精英。
这一次,他又成为里根的杀手锏——总统竞选辩论教练。
然后呢?里根传奇般的入主白宫!
(3)
29年前(1988年),他48岁了。成为产品操牌手,他推的产品是——老布什然后呢?去年老布什总统亲自在Twitter上感叹:
“没有他的天才和忠诚,不敢确定我能当上总统!”
(4)
去年,76岁的他,又成为特朗普的顾问,是神奇的川普的亲密战友。
然后呢?去年老布什总统亲自在Twitter上感叹:
“没有他的天才和忠诚,不敢确定我能当上总统!”
(4)
去年,76岁的他,又成为特朗普的顾问,是神奇的川普的亲密战友。
总结四小点:
一、乐池理论
罗杰是策划人,电视只是工具,政界是他的战场。他擅长蛊惑人心,
还有比这更大的才华吗?
他有一个理论,被成为“乐池理论”:如果台上有两个竞选者。一位说:“对中东问题,我有一个解决方案”;另一位呢?不小心摔倒在乐队的池子里。你认为谁会上晚报?
(If you have two guys on a stage and one guy says, "I have a solution to the Middle East problem," and the other guy falls in the orchestra pit, who do you think is going to be on the evening news?)
二、商场就是秀场
罗杰一手策划了尼克松形象重塑。将古板苛刻尼克松,塑造成轻松亲和大叔。
自罗杰起,美国的电视媒体,再也不是客观中立第三方视角,而是成为政商秀场、IP打造器和权色利的交易中心。罗杰本人也充满争议,经常被“fraudulent”(欺诈)来形容。
三、流量为王,不论其它
罗杰对流量的渴望近乎血腥。他并没有新闻情怀,也所谓客观真实,而是挖空心思套流量,狂推耸人听闻的、立场偏激的、毫无原则的节目。
虽然罗杰也立足政治,积极为共和党摇旗呐喊。无论青红皂白,宣扬保守主义观点。如《汉尼迪秀》。但罗杰本质上是个小商小贩,将新闻以次充好进行售卖,不惜颠倒黑白,弯曲事实。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媒体一片黑。
四、目标老辣,定位精准
罗杰独辟蹊径,1996年与默多克创办FOX新闻,对社会中坚和主流视而不见,坚决不进入红海市场,而是掉转枪口,积极服务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保守美国人。民粹主义日升,乃至特朗普的上台,加剧了社会分裂动荡。
运营6年,到了2002年,福克斯新闻就盖过了CNN,并连续15年成为有线电视新闻的霸主。
仅论才华,罗杰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