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进阶 身价倍增的时间、知识、情绪自我精进》P125-126
【R:阅读原文】
如何锻炼我们的应变能力?
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常识,尤其是预防性的常识。
比如夏天由于雷电等原因,航班受影响的概率要大于冬季,如果距离不算太远,最好乘坐高铁。测算距离,最好是全程距离,而不只是航班飞行的时间。比如我3月上句去武汉,组办方说要给我订机票,我建议改订高铁,因为我计算时间的方式是这样:我家到深圳机场+等待时间+飞行行时间+机场到酒店时间。而高铁铁时间,是我家到深圳北站时间+等待时间+高铁运行时间+武汉站到酒店时间,二者比较,后者所花的时间较少,所以是较优选择。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将就”。
将就,意味着人的弹性。停水停电,生活不便,暂时忍一下。电梯停了,就算住在二十几楼,也爬一下楼梯。不能开车的时候,步行也可以。人不能因为长期在一种环境里生活,适应了舒适,就无法忍受艰苦。
工作上,由于不可抗力而使项目受到影响,也需要学会接受结果。
将就,不只是工作和生活上的,也包括心情上的。豁达一些,对于既定的事实,学会积极地争取、坦然地接受,不因为一些事情,就长久梗在心头,甚至因此抑郁。得与失,都是暂时,心胸宽广,才能走更长、更远、更宽的路。
弹性越大的人,越不会受困。
第三,平常注意练习自己的技能和决断能力。
比如说摸黑做一些事情,比如消防火警练习,比如拓展训练,让身体有相应的记忆,而不只是“知道”而已。身体和精神的健壮,往往能帮我们在意外发生时快速决策,迅速应变。人是活的,路也是,大雪阻断交通时,有人可以用脚走路,跋涉数百公里,而有的人,却可能在雨灾中因为一时舍不得弃车,而导致来不及逃生。
关键时刻,学会不犹豫。
【I:复述原文知识点】
曾有这么一个新闻,因为雷雨天气,导致大量航班停飞,很多乘客滞留机场。有的乘客非常气愤,砸机场、打地服,恶语相向。
诚然,飞机停飞,会有很多重要的原定安排不能如期进行,甚至造成经济损失。但是天气并不会因为你的“气愤”的动作而改变,飞机也不会立马起飞。
而有的人,在得到确切的航班停飞后,打了几个电话,不急躁取出书,安静地等待,一边留意广播消息。
为什么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而保持内心的平衡呢?
作者指出,遇到突发情况,是我们的应变能力在影响我们的行为。
应变能力是指人们在外界事物发生改变时,所做出的反应,可能是本能的,也可能是经过大量思考过程后,所做出的决策。应变能力是当代人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
作者给出三个方法提升应变能力:
1.要有事前预判的能力。在事前,要考虑各种可能会影响事情最终结果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准备应对措施。上述机场飞机停飞事件,如果提前考虑到“坐飞机就会受天气因素影响,可能会耽误时间,那么这段时间我可以做什么,尽可能减少我的损失。”当考虑到这些因素时,一旦真的发生,就不会内心扰乱,手足无措。
2.学会,事来则应。就是突发事件发生了,心理上接受它,行动上应对它。告诉自己,“好吧,既然发生了,那就发生了吧,我得想想我可以怎么做使我的生活、工作不受太大影响。”
3.日常为体力和决断力进行储备。通过锻炼身体、学习应急技能,例如游泳,应急演练等,加强体力和事故发生时的决断能力。
此方法适用于,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突发事件。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前段时间出去国外旅游,一路拿着手机拍照,手机电量从早上8点出发,到中午就只剩10%的电量了。
此时同事给我发来信息,说我负责的工作,有个文件需要立刻反馈。
看着自己的手机电量,用手机打开文件看了看。心想“我的妈,这么多内容,怎么办,我的手机快关机了。”此时人又不在酒店,没办法给手机充电。旅游景点也没心思观看了,抓耳挠腮,眉头都皱起来了。拿着手机吭哧吭哧地敲字。还好,最后在最后准备关机的时刻,把文件发送了出去。真是一身汗。
反思:
没有提前预判,没有预想到会出现突然有需要紧急处理事物。也没有为突发事件进行准备,没有准备好移动电源。才导致,自己处于焦躁的状态,也没心思看风景。
【A2:以后我怎么用】
提前考虑影响因素,会让我们处变不惊。针对出门旅游,遇到突发紧急工作反馈,为更好应对突发状况,结合本段拆页,我做了如下行动计划:
1.事前预判:因为全天用手机拍照,可能会随时没电,万一在手机没电的情况下有紧急电话进来,就麻烦了。那么我头天晚上把手机充满电,移动电源也充满电,手机充电器随身带。这样即使手机没电,我还有移动电源。
2.事来则应。当遇到手机电量低又需要用手机完成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我做得还挺好,就是不去抱怨,而是利用最后电量迅速解决。如果手机没电了,我想我可以问一问同行游客,有没有移动电源可以借用一下。
3.日常为体力和决断力进行储备。平时每个季度,我们班组都会组织应急演练,也是为了锻炼大家的实战应急能力,在演练中,多思考,练习自己的决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