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钅一司
【打卡始于】2023年12月03日
【日精进打卡第28/57天】2024年1月28日
【今日读书】高考试题分析2024年版
【作者】高考试题分析2024年版
【用时】20分
【试题】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6~8题。
6. 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 板块挤压 B. 火山不断喷发
C. 板块张裂 D. 岩浆持续侵入
7.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 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 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 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8. 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 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 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参考答案】6.A 7.A 8. C
【考查目标】
本组试题针对地理学和地球科学研究前沿进展,创设了真实情境,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新知识、合理推导解决新问题的学科能力,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貌学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信息技术、定量化研究手段和全球变化理论的发展,使得地貌学更突出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及重大环境变化研究,更突出地球演化的动力过程研究与生态环境保护,更突出数字地球与地球定量化研究。
第二,全社会的现实诉求。近几年,“两会”期间很多教育科技界代表委员提出中学地理教学要侧重地球科学教育,这今后中学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重要借鉴。
第三,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中学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够认识到地理科学与相邻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地球系统科学的大融合,既能充分发掘地理学科的魅力吸引学生学习,也能发挥地理科学经世致用的学科特点,展示地理科学的“济世”价值。
【试题分析】
构造地貌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利用构造地貌学方法开展内外力相互作用研究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球关键带研究的前沿热点。与传统地貌学不同,构造地貌学是一种定量地貌学,强调对地貌过程的定量描述,主要研究构造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侵蚀和沉积等地表过程对活动构造区的地形、地貌塑造的影响。其核心概念是构造-气候-地表过程相互作用,聚焦于以量化的方式具体阐述构造活跃造山带地区气候、地形、水文、物理和化学剥蚀、沉积以及岩石变形之间的相互作用。构造地貌学为更好地理解地球内外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机理解释。
在构造-气候-地表过程相互耦合作用下,构造变形不等于地形生长,构造、气候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地貌地形。研究表明,地表拾升是岩石抬升与沉积、地表侵蚀过程的总和效应:地表抬升速率=岩石拾升速率-侵蚀速率。研究人员利用涵盖构造、气候与侵蚀过程的数值模拟。再现了汇板块边界碰撞造山带的地形演化过程。
由于水汽与风向的关系,造山带迎风坡迎遭受的侵蚀量大于背风坡,随着构造抬升加剧,外力侵蚀也会“遇强则强”。当造山带构造与侵蚀达到平衡时,岩石拾升量与侵蚀量相等,平均地形保持不变,并且地表抬升量为零。数值模拟表明,气候控制的、具空间差异的侵蚀作用影响着造山带的形态特征。当内外力达到均衡状态时,板块汇聚的物质增量与地表侵蚀量相等,山体的平均地形保持不变,山脉的地表抬升量为零,山体高度保持稳定。新西兰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板块边界区域,南阿尔卑斯山脉山体地貌演化过程是理解构造-气候-表过程相互作用的内涵的重要研究实例,据此设计3个问题。
第6题,要求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的原因或动力因素,重点考查内力作用效果。在板块边界地区,尤其是板块汇聚区,控制山体变形的主要力量来源于板块挤压。火山喷发不会持续进行,且不会引起山脉持续升高和扩展。岩浆侵入是板块挤压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但同样也不会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本题选择A项,即只有板块挤压才能起到相应作用。
第7题着重考查外力作用效果。此处隐含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南阿尔卑斯山脉所处的地理位置,前面材料中埋下了伏笔,即第一句就提到“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暗示了南阿尔卑斯山脉位于西风带,主导风向是西风。虽说该山脉不是正南正北延伸,但呈东北-西南走向也指示了其西坡处于迎风坡。据观测,南阿尔卑斯山脉西坡年均降水量最高可以达到10000毫米,与公认的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量相仿。如此高的降水量和高海拔地区的冰川作用会对山脉西坡造成严重的外力侵蚀,从而造成A项描述的结果,即“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本题也启示学生在读题干材料时,要快速提取有用信息。本题明面上是考查地貌方面的外力侵蚀,但同时也需要学生调动学习过的气象学与气候学知识,实现了综合考查的目标。
第8题是在前面两道题的基础上,考查内外力相互耦合作用的效果。大量实证和模拟研究表明,在构造活跃的造山带,地貌对气候的响应特点决定了地形高差的增加有一定的上限,不会无限增加。
未来该山脉高度也不会无限增加,随着山体升高,山脉对西风的阻挡导致地形雨增加,中高海拔地区冰川也会进一步发育,二者的侵蚀能力会不断增强,正所谓“遇强则强”,最终外力风化侵蚀作用与内力抬升作用达到均衡,山体高度将逐渐趋于稳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即随着内力作用主导的山体抬高,外力作用会逐渐加强,最终达到一个动态平衡阶段,山体形态和高度将趋于稳定。现实研究中,由于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脉地区内外力均极为活跃,有研究认为二者已经达到均衡。
【试题亮点】
好的高考命题除了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选拔优秀人才外,还能够指引中学基础教育发展。本组试题将学科前沿发展与中学地理教学进行了有机融合。对于中学地理教学来说,除了地貌形态的描述和叙述,地理教师更要注重地貌研究方法的解析,在教学中尽可能突出地理学野外的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新技术、多学科交叉等,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关于山地、河流等地貌演化的过程和机制,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加以叙述,注重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内在联系,将每个地貌体系看作一个由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而演化的系统来认识。
面对当前日新月异的学科发展,中学地理教师若能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持续关注地理学和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前沿进展,扩展自己的思维认知,革新知识体系,将前沿进展融入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藩篱,做好中学与大学创新教育的有效衔接,也有可能“润物细无声”地做到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基于家国情怀的立德树人教育,从而培养出既能够从事前沿科学研究,又能够服务于国家建设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