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练打卡总133次本周1次
健身打卡第10天 工间操活动15分钟2次,步行5公里
今日份小确幸 要亦或不要?理由只有一个——我喜欢还是不喜欢。什么利弊权衡,并没有。只要爱,不要怕!
关于同理和同情。
同情是对来访者最大的不尊重。同情意味着高高在上的专家姿态,同情意味着对来访者有所评判。当我们看到来访者的窘态,当我们扪心自问,我要是处在他的位置上能比他做的好嘛?当我们真诚反观,当我处在他的位置上,说不定还不如他做的好的时候,这可能才是同理的开始。
同理不是一项技术,它应该是一种态度,作为咨询师应该具备的一种态度,当进入咨询的某个阶段,我们意识到,啊,这里,我需要对来访者同理共情了,那你就是在这个阶段用这个技术。而真正的同理应该贯彻咨询的整个过程,甚至是咨询师的整个生活的。是的,也可以说同理共情应该是咨询师的思维方式。
精神分析学派,把母亲称为孩子的客体,克莱因女士又将其分为好客体和坏客体。然而在克莱因的体系中好客体和坏客体与母亲本人的好坏是没有关系的,而只是孩子感知到的好母亲和怀母亲,好客体和坏客体,孩子这种关于母亲好坏的感知,与实际的外部的母亲没有关系,是孩子对母亲的主观感受,而非客观母亲的客观现实,因为当咨询师仅仅是跟孩子一起工作,他所知道的母亲是孩子话语和游戏中的母亲,是孩子感受和理解到的母亲,但是,一个孩子感受到的母亲,与一个外在的客观的母亲是什么关系呢?显然这是每一个从事咨询工作的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咨询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