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课程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心理学博士曾琦教授主讲的《挑战惰性知识—布鲁姆与教育过程的启示》。
布鲁纳,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哈佛“认知研究中心”的创立者,曾担任美国白宫教育委员会委员。他在最具影响力的《教育过程》著作中,致力于探讨“在教学中怎样最好的帮助教师的问题”,从学习和教授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准备和动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等方面帮助教师教学。
听完课,收获颇多。
挑战惰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一个过程性的转变和监督过程。
惰性不可怕,可怕的是让惰性成为习惯,成为自然。要让学生化惰性为勤奋,教师可以尝试用21天培养孩子们养成你想要他们达到的高度。
一个真实的例子。这个学期我担任六年级语文,计划带着孩子们学习彩虹花和阅课,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要么迟来,有时候八点才到学校,要么拿着扫把去清洁区乱转,要么心不在焉看直播。第一个星期刚把他们的坏习惯扭转过来。第二个星期开始上麦。现在坚持了六周了。班长一大早来到马上打开课程平台,登录并举手。等我来到教室往往等一会就轮到我们上麦了。孩子们很喜欢阅读,也很喜欢上麦。发现他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学习也越来越有劲。上学期的语文老师总要在课间留他们写作业,现在我的语文作业基本不用留。这是孩子们的惊喜转变。
所以要想克服孩子们的惰性,咱们需要从这一刻开始,脚踏实地地抓好每一个细节,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一刻,再次想起冰心的那段名言: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们作为教师需要走长长的一生。咱们的教学生涯会遇到无数届学生,但是家长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所有的家庭希望他们都放在孩子身上。所以教师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但是咱们可以调整心态,快乐面对工作,在路上不断修行,不断成长,一路播种,一路开花,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