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中午吃饭到午休,脑子里都是回忆——从小到大我是如何做出决策的?我25岁前的天性是什么?我是如何受到周遭环境(父母、亲戚、老师和同学)的影响?
这是因为林健老师文章的提醒,环境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影响,又和前面的第五力结合着一起思考。现在理解一分钟测试的提醒了,25岁前还没有接触社会公众,比较“纯粹”,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天性。
这种探究很有意思,虽然没法完全或者完整地解剖自己(认知的局限性),但是对4D坐标和DISC坐标的意义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有点像在探究哲学问题“我是谁”,虽然没法和我“内在的小孩”链接上,但无疑让我扩展补充了一些感悟。
我通过自我暗示,让自己代入25岁前的行为表现(后面想想可能没有成功进入角色),然后重新做了一次天性测试。哈哈,居然是个蓝色。后来再做一次,又回到了绿色,但绿色的数值没有我第一次测试时候那么高了。
起初有点沮丧,因为人总是想要个明确的答案。后来想想,这也是个好事,自我寻觅的道路上又多了些乐子。关键是,怎么活在当下,活好未来。
第三章主要是讲4D坐标是怎么来的?
4D坐标是从荣格的理论发展而来,这个理论与《领导力》和盖普洛关键指标的结论相互印证。详细的内容我就不写了。
我来讲讲我的收获:
一、四个维度的意义
情绪和逻辑好理解,和DISC关注人和事相似。
不过把情绪维度提出来有重要的意义,后面查理老爷子经常运用到情绪这个维度去解决问题。
直觉和感觉的区分,我摘抄了壹心理的一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感觉和直觉描述的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两种方式。感觉型关注事实,直觉型关注可能性。
感觉型主要靠五官获取信息,相信眼见为实,觉得事实才是最可靠的,怀疑推导出的理论。而直觉型的人相信自己的直觉,即第六感,比起事实,他们对事物可能代表的含义和弦外之音更感兴趣。
感觉型注重事实和细节,喜欢按规则办事。直觉型注重想象和可能性,喜欢按感觉办事。比如,感觉型的人经常按照说明书认真组装衣柜和家电,而直觉型的人会凭想象组装,只有遇到遇到障碍才会打开说明书。
感觉型的人相信地图,相信教授说的真理。而直觉型的人更相信第六感,认为凡事都有例外,对专家的话选择谨慎对待的态度。
感觉型会认真挖掘一切需要得到的信息和依据,他们觉得这样才能充分思考。但直觉型不喜欢搜集过多信息,他们更喜欢分析基本信息别后隐藏的某种规律、可能代表的某种内涵等。
注意:偏好感觉的人有可能性是外向型,也有可能是外向型。二者衡量的是性格的两个维度。
感觉型关注“是什么”,实际而仔细,算得上明察秋毫。直觉型则更关心“可能是什么,暗示着什么”。
所以感觉型保守,经常固守现实,相信并使用已有的经验、传统和技能;直觉型的人更喜欢突破传统和各种教条主义。
所以说,感觉型的人喜欢维持事物的原貌和传统;而直觉型的人想要改造旧有事物和思想。
在思考维度上,感觉型的人注重眼前利益,毕竟未来对他们而言,像是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假说;直觉型的人可以为一个暂时没有回报但后期回报很大的事情而用心奋斗。
所以,感觉型的人大多寻找吹糠见米的职业。如果你想要激励这样的人为3年以后去坚持,那么你必须说服他为什么值得坚持。
而且,需要你很有耐心。分析得有理有据。
二、了解4D和DISC的意义
我研究了林健老师关于4D坐标的文章,得到了很多方向。
重点就是 行为风格=天性*动机(价值观)。
我理解的是,后天的行事风格(DISC)是因为我们的天性(4D)和我们的动机(价值观)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性格(行事风格)是我们为了适应现实而发展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状态。
想想自己的同学,毕业后工作不一样,性格明显就有不同。在学校的时候行为很相似的人,做了公务员的变沉稳了,做了老板的变活跃了。最常见的话题是,都说羡慕对方的工作。
我想提一下林老师的观点:
不了解4D和DISC的坏处:
无意识地按自己的天性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会带来糟糕的结果。
比如做不符合天性的工作,郁闷辛苦;比如无法规避自己弱势带来的不良影响等等。
由此也引导出好处:了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变化。
我理解林老的意思是,当环境和个人天性不匹配的时候,人会不适应,在动机的驱动下,可以通过调整(认知对行为的改变),达到适应的结果。
这个观点和刻意练习(一万小时理论)的三个圈很相似。人在脱离舒适区之后,就会调整自己,直到重新进入舒适区。
睡觉的时候,某个姿势不舒服,就会调整自己,直到找到舒服的姿势为止。
而林老说4D和DISC都强调非宿命论,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4D用教练的方式让我们时刻洞察自己的动机(价值观),是有重大意义的。
我有个直观感受,情绪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重大障碍。想想在4D课上,大家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是和情绪有关(红色故事情节泛滥)。来找我做教练的,基本上也是情绪导致的困局。
行为受控于情绪,情绪源自想法,想法(信念)源自价值观(动机)——NLP信念系统。
所以我就大胆在林老的观点上发展自己的看法:
优势的行事风格,源自于对天性的了解,和行为动机的快速洞察。
编写个剧本:
一个老板把下属骂哭了,老板觉得下属这点压力都扛不住,还是需要提升。然后老板学习了4D领导力之后,发现自己重视的是逻辑维度,少了情感维度,所以很少欣赏感激和同理心,这样对于团队的凝聚力是不良的影响。为了改变这个现状,老板决定调整自己(行为动机),开始尝试发挥情感维度去链接对方,最后得到员工的认可。
PS:关于林老用理解层次(逻辑层次)解读4D和DISC的区别,非常精彩。我反思了一下,我也经常用理解层次模型,为啥就没有联系上呢?根本原因就是自己对4D和DISC的理解还太浅了。
我是光年,与你一起学习4D领导力。
你的支持是我最好的动力。
欢迎点赞,方便就转。
交个朋友,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