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录》分享。《稻草变黄金》之焦点解决都不谈论问题吗?
运用运用焦点解决进行咨商,一定不能谈论当事人的问题吗?多数当事人进入咨商时,都想陈述自己的烦恼、困难或问题,助人者了解陈述问题过程,可以让当事人宣泄情绪,澄清想法,本身就具有治疗功能,因此,会谈初期会花一些时间倾听当事人的经验。
同样焦点解决与问题取向咨商不同的地方在于,焦点解决的助人者会特别注意下列讯息:一是当事人有什么期待?二是对当事人重要的事是什么?三是当事人可以做哪些事情达成他的期待?四是当事人曾经做过哪些事达到他的期待?五是当事人的能力或资源在哪里?意即聆听当事人陈述过程时,焦点解决的助人者便开始关注与解决问题有关的讯息,而企图非分析问题成因。
如果当事人坚持探讨问题成因,助人者在后续处理上有下列几种方式:
1.探讨’了解问题成因’对于当事人的意义,及’知道问题成因’后对当当事人可能造成的改变。若经由这些探索而发现当事人的期待,可以运用焦点解决取向进行后续会谈。
2.某些当事人寻求咨商,目的是自我探索或探讨个人困扰成因,助人者可以和当事人一起讨论做哪些事有助于增进其自我了解。
3.某些当事人想知道助人者对某些事情的观点,作者建议此时可以先澄清助人者观点对于当事人的意义,适度分享个人观点,并鼓励当事人表达自己,与助人者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发现当事人的期待、资源与力量。
4.若是当事人坚持做精神分析,则予以转介。
焦点解决是否较缺乏同理心。焦点解决虽然不将焦点放在探讨问题成因上,并不表示焦点解决不关心当事人的情绪,不表达同理心。某些助人者将同理心与情绪反应画上等号,是不正确的观点。
同理心的意义是,助人者倾听当事人的陈述,并将其理解用当事人听得懂的语言回应当事人。当事人的情绪感受、期待、思考逻辑,或遭遇的困境,都是助人者可以回应的内容,情绪感受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焦点解决取向的助人者,需要倾听当事人的语言及常用的关键字,需要了解当事人看重的事,需要看见当事人的努力和用心。若做要做到这些事,同理新是最重要的基础。焦点解决的助人者必须当事人同步,一起建构解决方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关心当事人的情绪感受、想法、行为和期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