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色渐明的微光中踏上上班路,行人不多,大都行色匆匆,只有路边小摊卖早餐的地方围拢着三两个人,倒是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边走边谈谈笑笑的孩子们吸引了我的目光,可能是一个假期未曾谋面的缘故,孩子们眼角眉梢透露着欣喜,小嘴不停的动着,还时不时手在空中比划着,连后面沉甸甸的书包,都好像感受到他们的喜悦,一颤一颤的。看到这样的场景,儿时上学的经历浮现在眼前……
那是80年代的后期,物质生活比较贫乏的年代,上小学的我们在本村上到三年级以后就要去邻村,两个村子之间相隔不过二三里,通往邻村有所谓的“官路”,大人们骑车办事走的,而我们这些孩子是不愿走的,一方面是因为远,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意思。我们走的是一条近路,这条路恰似两条官路组成的矩形的“对角线”。
这条“对角线”要经过一片荒地,一片庄稼地,还有很长的一段渠坝。
荒地是盐碱地,草不多。有一些适合盐碱特性的植物在上面生长着,繁茂、枯落,一年年倒也生生不息,正因为不爱长庄稼,所以这个地方就成了片坟场,而我们要经过的小路就要穿过这片坟场。坟头也稀稀落落的。可能少不更事,走了好几年也没觉得害怕,即使奶奶在家给讲过“狐仙鬼怪”的故事,至今还记得,但好像对那时的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那时我们的兴致在玩儿上,是无暇顾及这些的。
有时不走小路,去荒地的坑坑洼洼中走,偶尔会发现一两株没见过的草,几个小脑瓜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也不一定有什么结果。秋天路边有野菜结的果,“红溜溜”还有“野葡萄”,摘下三两颗放在嘴里,甜甜的,高兴好一阵子。
过了坟地,前面有一个“巨型建筑”,那是一个废弃的砖窑,它巍然屹立在道旁的角落里。那砖窑经过多年风吹日晒雨淋。早满目疮痍,斑驳的外表上可以看到大小形状不一的各种孔洞,这让儿时的我无数次联想过,孔洞里一定藏着无以言说的秘密,说不定里面还有成精的大蛇。内心的恐惧作祟,几年的时间不记得真正爬到那土窑的上面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