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郑州办理交房手续,拿钥匙,就在一切事情准备就绪的时候,有两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是刚认识的那个中介小伙想把钥匙借用一下,准备卖房东弟弟的房子,户型一样,想让客户看看现房,一向善于为他人着想,面慈心善的我没太多犹豫就把钥匙给他了;
二是房东签好的一份物业管理合同,被他拿去了,临分开的时候,也没有给我。
事后,我着急赶高铁回去,就让他下午用完钥匙,与合同一并寄给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脑补了很多负面的想法与画面:
首先,这个中介小伙子才第一次见面,与他并不熟,他把钥匙拿走,会不会进行二次销售,更何况,房屋买卖正式合同也在他们店里保管着。
其次,如果他进行二次销售,我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能知道?知道了怎么办?会不会出现他另配钥匙的情况,如果是真的,那在装修过程中岂不是很危险!
我被自己的这些假想念头吓到了!小我也开始了不自觉的自我攻击: 我就是太善良了,自己当初怎么不拒绝他呢!我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去讨好一个不认识的人呢!然后开始想象我拒绝他后的画面: 房东与中介老板会不会认为我太较真了,人家只是用一下钥匙而已,干嘛那么小气,真是太小心眼了!
然后,我开始有了向身边最信任的人求助的想法,如果他告诉我,一定没事,并能帮我分析为什么会没事,那么,我就会暂时放下心来,停止自责,后悔与各种担心!
这时,我突然想起周梵老师教给我们的要注意自己的事故高发地段,并学会在那个地段停下来,认真观察内心的真实想法。我看到了自己的恐惧,因为事情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发展——顺利拿到钥匙,我内在的不安全感便又被成功的勾了出来。
除此以外,我也看到了自己的讨好模式,就是一遇到事情,首先考虑到的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怎么去满足别人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别人的想法,他们会怎么说我!
这种讨好模式真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宁肯委屈自己和家人,也要拼命的把家里好吃好喝的拿出来,招待别人,甚至是一些不太相关的人。
还记得有一次,父亲坐大巴车去城里,当时一起乘车的有好几个认识的人,父亲二话没说,把那些人的车票全给买了,事后别人感觉不好意思,要还,被父亲坚决拒绝!其实那个时候,我知道父亲并没有多少钱,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回家后,再与妹妹提起这事,还一直对父亲愤懑不平,觉得他不该这样做,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在自己经济拮据的情况下,还要讨好别人呢!
我对父亲的这种行为不接纳,没想到我的人格模式里也有,哪怕是对身边最近的人,我也会不管自己是否力所能及,而总是想办法去满足与讨好别人。
一个内心越是不稳定的人越是期待身边的环境稳定,从前夫的身上,我也看到过很多类似的情景,譬如,他期待我工作稳定,应该像其他人一样按部就班的工作,相夫教子,我一旦做出不同寻常的举动,比如外出学习,离职进修等,他就会异常的焦躁与不满,表现出各种不理解与抗拒!
当我停止自我攻击与自我拉扯,觉察到小我的惯用模式时,我的力量感与理智又回来了。
首先,我觉察到了自己内在的不安全感,恐惧感与讨好模式,接纳了它,并努力做到了让这种负面的情绪快进快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要纠结好久。
其次,当我拿回自己的力量感时,我觉得靠自己完全可以办妥这件事。既然事已至此,如果我还不放心,我可以问房管局的朋友,而不是一味的向身边的人寻求理解、爱与帮助,如果他们给不出来,也许会增加对他们的失望或是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
时刻保持觉知,让自己从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中快进快出,真的需要好好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