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部分摘自秋叶《高效学习七堂课》第六节 输出力
不是输出就能倒逼输入,高质量的输出才能倒逼输入。事实上,不少人是用低质量的输入替代真正的努力。
1.跃迁思维
一个人到了30岁还每天喊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充电充电再充电,颠覆颠覆再颠覆,去一个又一个会场追随崇拜那些大咖们,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感悟: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前半生付出太少,后半生努力狂补。每次老公教育孩子都会说:要在该学习的年纪好好学习,不要等到像你爸妈这个年纪了回过头去学习,很累很吃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多么痛彻的感悟。还记得MBA公号上有篇文章讲到,中年人的学习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看书上的每个字都认识,可当字连起成一段文字,就不知所云。所谓充电很多时候是自我安慰。
一个人到了30岁,就不能只是一个学习者,还必须是一个很好的输出者,输出自己的工作成果,输出对别人有价值的内容。
感悟:看完一本书可以通过写书评,感悟,思维导图分享,不仅巩固了自己的阅读,别人也可能从你的分享中有所收获。想想自己每次看完书,觉得很好看,想要推荐与人,别人问这本书有啥好看的,自己只能感叹:“哎,就是好看,就是精彩,具体却说不出所以然来”。能够形象表达自己内心世界也是一种能力。想要提升这种能力,就要通过多次分享练就,不管是刻意的记忆,还是深刻理解,重复的表达,或是回头看书,高要求的输出才会有认真的输入。
一件事如果没有清晰明确的质量标准,很难做好。标准有3种:1.公认的技术指标2.行业优秀标杆3.自己的历史标杆
感悟:企业中经常会提到Benchmark。个人经常提到的榜样。小时候有偶像为榜样,长大了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到他人的好;或是以周围所有人为中心,而忘记了自己。自己好与不好,能力强不强,并不清楚。听演讲课时,老师说过要对标,比对牛人榜样,看自己还差多远;对比自己的过去,看自己进步还是退步了。
选择和对的人在一起,哪怕付出一些代价,自己仍然更容易实现跃迁。
感悟:这也是为什么付费社群,或是学习圈子那么火热,想要认识牛人,就要靠近牛人。
要解决低水平勤奋,做到以下两点:
1. 每天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今天的工作质量能帮我离目标更进一步吗?
2. 对标牛人,加入牛人的圈子去学习。
7种模式:
(1) 记录笔记,用笔胜过用手机拍照
(2) 思维导图,把所学内容的逻辑画出来
(3) 解读文章,带着自己的想法去消化信息
(4) 对外分享,最好的学习就是自己去教别人
(5) 内化实践,理解别人的观点,到现实中印证一下
(6) 复盘文章,写出自己的深度心得。
(7) 课程研发,做培训课程(线上或线下)或者编写教材,进行系统化输出
感悟:读书—思维导图—读后感,书评—拆解—分享(演讲/培训/微课……)—形成自己的教材。
2.问题思维:好提问带来好输出
了解行家:1.了解成长的途径和标准2.了解成长的技能和方法
感悟:问什么,该怎么问,提问力是不可不学的一种技能。想要让自己知道很多,就不能问封闭式问题,而要多问开放式的问题,在期待对方答案时,自己先思考并有一个答案,如果对方的答案与自己相差不远,可以思考为什么两人想法一致;如果对方的答案与你不同或相差甚远,要考虑下一个问题或自我反思,差异因何而在。人物访谈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去提升提问力。
3.视觉思维:
感悟:PPT,手绘,思维导图,流程图,图表……都是很好的视觉思维输出方式。文不如字,字不如图。视觉不仅仅是色彩图形的设计感,其实是知识的整理,逻辑的思维。
4.清单思维:
清单思维就是把细节量化,然后标准化,目的是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参考执行,这样把学习能力从一个人可以高水平输出,变成整个团队内部都可以高水平输出。
感悟:企业中的常用的SOP,工作指示,程序文件。将做一件事的标准,方法,要求,工具,注意事项全部统一下来。不仅仅是SOP,个人的生活学习也可以框架化,标准化。好比每天早上几点到几点写文章,输出多少字。固定到某个时间段,每天如此,一开始如新手看工作指示不适应,操作很慢,久而久之习惯了这个指示。输出不再痛苦。
5.成果思维:不能解决问题的学习都是自嗨。
感悟:学习写作为什么?学习演讲为什么?要有具体的期待成果,不要似是而非。
1. 可以用于个人求职晋升或各种评选
2. 可以用于推进下一阶段工作
3. 可以解决某种特定的问题
4. 可以用于赚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