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三章 表里不一的好处
第一、作者指出由于大家对于幸福、快乐、痛苦什么的的认知基本一致,所以会有特别相近的情节安排。
比如以我喜欢看的种田文为例,多半家里都有个重男轻女且偏心的婆婆/公公,然后自已的父亲都是沉默能干且疼爱妻子儿女的老实人,和自己家矛盾最大的多半是有着势利眼的精明婶婶……随后女主利用现代知识各种努力,最终实现分家梦想,自家走上致富幸福的庄康大道。其他的,修道文基本是致力于打怪升级;恋爱文么花样多点,灰姑娘配帅总裁是一大派、小鲜肉配知性姐姐也是一大派……确实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一旦能弄些不一样的出来,再加上优秀的文笔,那基本就能进入大神级别了。
明智的作家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要做出改变,对素材进行重组,给每一个新构思的故事引入能够给人带来惊奇和新鲜感的元素。
第二、上一章里提到过要让自己成为两个人,其中一个的任务是提供物质方面的条件,所以它要讲求实际、忍受日常生活的压力;而另一个则可以躲在前一个的后面,保持敏感、热情、有偏爱的一面。和别人打交道时由第一个人格上,写作时由第二个人格来。这时要注意,别听任第二人格的感受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然就会陷入安逸懒散的状态。
对此我表示怀疑,一个正常的人真的能把自己训练成有双重人格的人吗?有必要使用这种人格分裂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才能吗?
你必须要学习成为你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严厉的批评家——轮流担当成熟和溺爱、苛刻和服从的不同角色。
第三、作者建议作家应该对自己的职业保密。因为如果向别人说出自己构思的内容后,便可能失去了写作的热情,而本来你是要在纸上一吐为快的。
这一点我倒颇有体会。有时想写的被我当成故事讲给孩子听了以后,便不再想动笔写下了,即使写下来,多半也做了极大的改动。再照原来的设定写,会觉得非常无趣。但有时,这样做也会有好处。就是讲着讲着,会突然产生新意,灵感涌现,出现一些原本完全没想到的,特别好的情节变化或人物设定。
第四 、来自外界的帮助
去结交和认识这样的朋友:出于某种难以名状的原因,他们会让你充满力量,会带给你新的思想,或者更不可言喻的是,会带给你充满自信的感觉,让你迫不及待地想要写作。
这倒让我想起之前我看的另一本书《小说创作谈》里提到“发现文字如何发挥效用,并且知晓它们如何成为艺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办法是师从一名精通艺术、富于同情心、热情洋溢的导师。”貌似要成为作家,一个优秀的帮手是必不可少的了。
幸好,本书作者提出了在找不到帮手时可替代的事物——书籍。不过这就涉及到对书籍的选择,肯定不是所有的书籍都能成为帮手,个人感觉多看自己中意的经典名著总不大会出错。
在学习写作技巧中也要警惕别丢掉了自己的特色,写小说可不是像写应用文一样有规定格式!
第一个课后练习:观察自己,描述自己是如何梳理头发,如何走路,如何做一件日常小事。再想想用上帝视角观察自己一整天,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模样。
关于第四章 插曲:关于听从建议
这一章并非只是和写作有关的训练,所以定为插曲吧。要知道听从他人建议,用好习惯代替旧习惯是很困难的,很多人缺乏强大的意志力,因此作者认为应该用想象力代替意志力。她提供了一个例子以证明这点,从中说明想象力等同于意念,强调意念/想象力在主导个人行动方面要强于意志力。
不过我理解下来,觉得没太大作用。倒是感觉发挥想象力想一下自己成功后的模样,能更好地给自己鼓劲打气 。
所有的小小的不方便以及习惯的改变都是为了让你的生活丰富有效。
今后过一段时间就给自己列出一个详细清单,看哪些事对你来说是容易做到的,哪些难以做到或做得不够完善。再考虑采取何种措施纠正这些认定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