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忙,或者说瞎忙碌。“滋生”了许多预想不到的事,我在这里还是毫不谦虚地界定为我为他们所做的额外的“服务”。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答应了、承诺了的事都要拼力去完成,哪怕做得不够好,但绝对不会留下遗憾。
“爱我所爱,尽我所能”是我在工作中用不改变的初心。我并不伟大,但我要做一个能发光的人,哪怕只能发出毫不起眼的微光。
一个人活着,能让自己活得好的方法、路子很多,但是一个人活着要为他人着想那就身负重任,那就不简单。做好自己是基础,影响他人才是根本。
有时很累,有些怨言,短暂的大脑短路——放下一些莫须有的事务。突然间,又清醒起来,提醒自己:自己一生的努力不就为了这些吗?虽然所能做的事很小,甚至于根本没有必要做,但是能帮助一个人少走弯路也是一大贡献。
比如:
“教育行走一起写吧”第2期即将开启,为了能够让更多人参与,规范参与并有效提升,这两天提前招募成员了,给予大家21天的适应训练。
这21天,一是让大家熟练基本动作,二是让大家有个缓冲的阶段,三是等待更多的人参与,四是21天基本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接下来就是“坚持”。
“项目组”和小尘老师(一起写吧发起人陈秀玉老师)并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再说也来不及征求我的意见,直接告诉我继续做好相关管理。
这是万分有幸的事,不需征求,我一万个乐意!
于是,短短两天有就“陷入”了忙碌,不管几个动作,不管对方有多愚钝,为了一起成长我都会耐心服务,直到他们毫无疑惑。
其实,更多的动力来源于这个过程也是提升自己的好机会,面对好多的无奈去练就自己的耐心,可以说一种伟大的心境。
举个例子吧,在第一轮的挑战中有一位挑战者一直都自己接龙不上,每天都需要发给我进行接龙。在她看来,挺亏欠我的,但我愿意了,答应了去做,我觉得挺好。得人心,得历练,磨耐性……我就是需要这样的折磨。
所以,我在很多文章中提到:
没有承担就没有成长,没有成长就没有更多的幸福!
也正因为如此,我不仅仅在“教育行走”中乐意去承担,还在新网师、爱研会等学习共同体去“表现”、去承担、去挑战。
每每参加完新网师录取资格评审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激动,激动又有那么多喜欢学习的老师、同尺码人参与学习了,激动我又向众多的“新生”学习了很多很多。假如今年的录取邀请到我审核资格,虽然每批次需要牺牲三四天的时间进行“初审”——“通知修改”——“终审”——“录取”,但是我乐意。
也不仅仅在学习共同体中乐意,在日常的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教师成长、晋级指导……应有则有,应乐则乐。
可是,遗憾的是“乐意之余,我总有一些焦虑”。
全国性“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服务了300天,服务上百人,可是我们云南,我们文山,我们县,我们本地参与者几乎没有,我常常郁闷:我有坚持下去的意思吗?
全国性“新网师”服务了近两年,服务上千人,可是我们云南的,我们文山的,我们县的,我们本地参与者几乎没有,我又常常郁闷:我到底在做什么?
省外,州外,县外,邀请多多,请教多多,交流多多……
但,就是我真正想要服务的省、州、县、校,并不需要我。
不需要我也罢,我却要“吃里扒外”,痛不欲生啊!!
我知道,我并不重要,如果不谦虚地说我有一技之长,“墙内开花墙外香,自己闻不着”也是正常。
但偏偏那么多的人就是势利,需要你跳出来一下,不需要玩个消失。我不需要对我有多尊敬,但不愿意学习、成长,又需要我牺牲我的学习和成长果实,或许我太傻了。
请别让我再如此焦虑。
随便说个想法,一个酝酿、斟酌中的想法:一个月左右后我会专门组织一个自己的团体群,我只针对加群且在里面积极参与平时学习、提升、讨论的人员服务,其他恕不奉陪。
服务内容有:写作、共读、论文撰写发表、课题研究、教师培养、校长助理、履职晋级、学习共同体创建及运行。
我想:我是自我培养者,自我成长者,我有权利选择这样的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