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急妈VS拖拉娃
“现在到刷牙洗脸的时间了”——提醒
“你能不能快点儿!”——督促
“我再叫你最后一遍,不然我就不管你了”——威胁
“我再玩儿五分钟”——试图拖延
“哎呀,知道了,我马上就来了”——并不行动
“你老是像这样说”——极不耐烦
就这样一步一步,语言上的不断升级,亲子关系剑拔弩张,作为父母的我们试图彰显自己的权威,而孩子一旦察觉,就开始试图反抗,于是,就这样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一场权利的争夺战。这正是《孩子,挑战》这本书中传递给我们的一个重要信息,细细想来,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拉锯,其实都是一场权利的争夺战。
如果你总认为大人就应该具有这样的权威,那就意味着你将陷入无穷无尽的和孩子的权利之争中。所以《孩子,挑战》这个单元中传递给我们的第一个的信号就是,放弃作为大人的权利,和孩子处在平等尊重的空间里,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要求自己去和孩子相处。
“现在我们一起去刷牙洗脸吧”
“我再玩儿五分钟”
“好的,但是我要去刷牙洗脸了,一会儿你只能自己一个人”
“我现在要去睡觉了,你赶快来哦”
“爸爸,你陪我去刷牙洗脸吧”
“爸爸也已经洗漱完了,要去睡觉了”
哭……大哭……那就哭一会儿呗!
“你现在赶快去吧,我在客厅等你一会儿”
以上情节重复两天,基本上就可以一次到位了。这是《孩子,挑战》这本书中带给我的第一个方法,放弃权力争夺,用行动代替语言,关注点放在自己该怎样去做,而不是一直盯着孩子做了什么,有没有听话,面对孩子的哭闹,即使内心抓狂,表面上也要假装淡定,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可以运用“卫生间法则”。
卫生间是家里最私密的空间,当权力之争发生时,不妨退出战争,告诉孩子我现在要去一下卫生间,此时,权力之争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总是期望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来管教孩子,但这种方法是不存在的,因为孩子的创造力决定了他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