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参加了一个系统排列工作坊(一种心理治疗的课程),给自己做了个案,收获非常之大,决定把个案全面复盘,以便自己更好的消化吸收。
为了读者能看懂我写的是什么,我简单介绍下我参加的工作坊。工作坊按照家庭系统排列理论展开,我参与的这次有14名学员,2名导师,每次做个案只有一名学员。该名学员把自己心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希望达到的目标说出来,导师让学员随便选择场下的学员当自己各个角色的代表,比如母亲、孩子等,也可以非人类代表比如金钱、事业、某段经历等,各个代表走上场按照所代表的角色跟着自己的感受自由移动,导师解读各个代表呈现的状态,来分析该名学员的心理问题并开展相应心理治疗。
我的个案目标:化解对母亲的怨恨,获得更好的母子关系;改善和老婆的关系,让自己从头脑层面爱老婆转变为从心底真正的爱老婆;看看自然流产的双胞胎兄弟(姐妹)对我是否有影响。
排列呈现:儿子(我的代表,以下“我”就是指我本人,“儿子”代表场上的我)、父亲、母亲的代表上场,母亲总是想靠近儿子,试图将儿子拉到身边,儿子低着头躲在父亲的背后,不停躲闪母亲,互相追逃一会儿后,双方保持三米距离,儿子躲在父亲背后看着母亲,母亲一直盯着父亲和儿子。
代表感受:母亲:心中恐惧,心里总是害怕什么;父亲:看到老婆后,后背发麻;儿子:非常害怕母亲;导师:我都能感受到了母亲的恐惧。
导师问:你妈恐惧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我回答:不知道。
导师说:那就测试一下。
排列呈现:外公、外婆的代表上场,外婆站在母亲边上,同母亲一直看着儿子,外公远远的站在场外。
代表感受:儿子:我很恐惧,就想躲着我妈;外婆:心跳很快,很紧张。
导师说:看样子你妈的这种恐惧不像是来源于外公、外婆。
排列呈现:自然流产双胞胎的兄弟(姐妹)上场,坐在地上,儿子偶尔望望兄弟(姐妹),妈妈不看这个流产的孩子。
代表感受:妈妈:气愤、头痛,不能让儿子离开视线;父亲:害怕,不敢看老婆;儿子:委屈,觉得自己的心理年龄只有6-10岁。
导师说:看样子你妈的这种恐惧也不像是来源于流产的孩子,你父亲的工作经历是怎么样的?
我回答:父亲在我0-10岁在部队当兵,我和妈妈6-10岁去部队当随军家属,10岁之后爸爸专业回绍兴做警察。
排列呈现:部队工作经历、部队生活经历的代表上场。部队工作经历无人关注,母亲会偶尔看看部队生活经历。
代表感受:儿子:非常恐惧,感觉自己想越缩越小以此躲起来,之后,全身麻木,没感觉;母亲:我关注儿子、父亲、部队生活经历。
导师说:你小时候太敏感才有那么多感受。父亲离儿子远一点,再远一点。
导师引导儿子对母亲说:妈妈,你让我害怕(儿子说:没有很大感觉);妈妈,我害怕(儿子说:没感觉);妈妈,我要跑(这时,妈妈不停得向儿子靠拢)
导师问:看样子你妈的这种恐惧也不像是来源于爸爸的经历,你妈妈的工作经历是怎么样的?
我回答:妈妈在我0-6岁时在纺织厂上班,6-10岁去部队的药厂上班,10岁同父亲转业回老家在房地产公司上班。
排列呈现:外公、部队工作经历、部队生活经历、自然流产的孩子等无关代表下场,母亲的工作背景上场,儿子看天,过一会儿看工作背景,妈妈不看工作背景。
代表感受:儿子:看到工作背景,人好受很多;工作背景:我想让母亲看我。
导师说:现在把工作背景拆分成:纺织厂经历、药厂经历、房地产经历。
排列呈现:纺织厂经历、药厂经历、房地产经历的代表上场,母亲一直盯着儿子的目光突然转移到了药厂经历,同时父亲、儿子、外婆的目光也都盯着药厂经历。
代表感受:儿子:我非常晕。母亲:我现在不关注儿子,关注药厂经历。
导师说:妈妈恐惧的根源找到了,但妈妈在药厂到底经历了什么不重要,有可能是间接的把母亲吓到了,我们不探讨他,没有意义,关键是你得看到他。
导师说:我把这条丝带放在地上,丝带左边代表“现在”,丝带右边代表“过去”,请场上代表跟着感觉自由走动。
排列呈现:母亲、药厂经历、外婆一起毫不犹豫的走到了“过去”,儿子、父亲慢慢地也跟着走到了“过去”。
导师说:你看看你们一家全活在过去,你得先回到现在,不管怎么样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不是持续到现在的事情。
导师把儿子拉回到“现在”,然后引导儿子对母亲说:妈,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想让你从里面出来;妈妈,我想看着你。
排列呈现:药厂经历挡在母亲前面,母亲想把儿子拉回“过去”,药厂经历死死挡住。
代表感受:儿子:有点蒙,但能站在“现在”,不强烈被“过去”吸引了;母亲:我想把儿子拉回来;药厂经历:我要挡住母亲,不让她到“现在”那里去。
导师说:你过去就是想拯救母亲,过去用的方式是也跑到“过去”去,你觉得妈妈需要力量,但你跑到妈妈身边后又被她吓跑。
导师引导儿子对药厂经历说:我不知道你是什么,同时你已经过去了,过去了至少20多年了,不管当时发生了什么,也已经结束了。我已经不需要再关注你了,我不需要为你负责,我也不需要承担你的后果;过去我承担了很多,都不是由我承担的,我既没有责任,也承担不了;我曾经以为我有责任;也不谈什么责任不责任了,反正你已经过去了。
代表感受:妈妈:听了很难受。
排列呈现:药厂经历慢慢离开母亲,不再挡在母亲面前,慢慢走远。
导师引导儿子对母亲说:妈,我已经32周岁了,我已经长大了,也成家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可以过我自己的生活了;妈,不管我长多大,我也管不了你,我也不应该管你,尽管我非常想管,我也不应该管你。
导师说:对你很重要的一点,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帮不了妈妈。
排列呈现:孩子、老婆代表上场。母亲看着孩子、孩子看着儿子、老婆看着儿子、儿子看着母亲。
我说:现在我妈带我儿子。
导师说:关键是你在带你妈。
代表感受:儿子:妈妈,你不看着我,我感觉蛮好的。
导师对儿子说:试着转头看一下老婆。
儿子说:不想看。
导师说:强忍着看一下。
导师引导儿子对老婆说:老婆。
儿子说:老婆叫不出来。
导师引导儿子对老婆说:其实我一直没觉的你是我老婆,在脑子里你是我老婆,心理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已经在一起4年多了,其实我心理对你很陌生(老婆感受:很委屈);其实过去的我都不太敢看你;过去你对我太炙热了,对我关注太多了;我受不了这么多关注,小时候妈妈的关注让我很恐惧,虽然关注不一样,但我也受不了这么多关注;不管怎么样,你事实上是我老婆,其实心理不太想要给你这个位置;我不知道怎么用心和你链接,其实对谁我都不会链接。
儿子说:我交代完这些,我就想离开。(边说边走)
导师说:没交代完,回来。
导师引导儿子继续对老婆说:我叫不出来你是我老婆,在心里头我还不想;我没想好要不要负责,我也不知道我现在多大;我还没长大呢;我这么多年生活在恐惧中,没怎么活过自己,其实我没怎么自由的活过,我想自由的活,为了我自己。
儿子说:我有一种愤怒,为什么老是被牵绊。
导师引导儿子继续说:其实我有很多愤怒,从来没有表达过,我需要空间和自由,自由的表达;你让我走一段吧,让我探索一段吧。
老婆说:比刚才沮丧的感觉好一些。
我问:那我如何解决两性关系,如何在心里给我老婆一个位置。
导师说:10岁小孩怎么给?自己先成长吧,现在给不了就给不了吧。刚才儿子代表出现了一种愤怒,这个很好,是青春期的感受。也不是说你整个人的心理是10岁,一小部分是10岁,你要允许那一部分慢慢来,别回去着急让自己变成一个好老公、好爸爸。
导师说:回去跟你老婆说,成长过程中,我有很多情绪没表达,这些不是对你的,是对其他人的;我过去一直活在恐惧中,没有表达情绪的空间,我需要空间去表达情绪,请给我空间和自由,让我把情绪都表达出来。
我问:如何让自己成长呢?
导师说:工作呗、生活呗,找些业余爱好,试一试,哪怕三分钟热度,找不找得到不重要,关键是寻找的过程。等你成长起来,心中才会出现伴侣的空间,这时候你老婆才能进驻你的心。你要赶快成长,你0-6岁亲子中断,现在你儿子2岁多了,争取到他5岁时你长大成人,打破这种亲子中断代代相传的模式。
我问:如何对待母亲呢?
导师说:不要管。做好你儿子的角色就行,不要去做她的伴侣、她的父亲。
个案结束。
个案感悟:
一是要看到,看到母亲的状态、我从小的状态,不做评价,要看到自己对老婆的状态、老婆的状态,不做评价,很多时候看到了真相,心灵就疗愈了,不做评价的意思,就是不要指责母亲,也不要指责自己,看到就好。
二是要允许,允许自己处于情绪压抑的状态,接纳自己现在是这种状态,不要逼迫自己、催促自己赶快走出来能正确表达情绪,给自己空间,给自己时间。
三是要表达,过去我只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实在憋不住了就爆发一下,之后我要表达出我的情绪,哪怕表达的不恰当也要支持自己的表达行为,再也不能用压抑这种方式痛苦自己痛苦家人。
四是要放下,放下自己潜意识深处拯救母亲的想法,母亲是母亲,我是我,我只需要做好儿子的本分,不要去做她的伴侣、她的父母,一方面我现在有自己的小家需要经营,我的注意力焦点是在我自己的这个小家上,另一方面我的拯救会间接剥夺母亲自我成长的动力,让她会感到舒适而放弃自我觉醒自我成长的机会,更为关键的是拯救母亲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是无能为力的,是伪命题,要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即便你很想。
五是要坚定,更加坚定人生目标是持续成长,现在这个目标不仅仅是我人生价值的需求,做了个案后更是我心灵疗愈的需求,我要成长,成长之后才可能做一个好老公、好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