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十六国时期东扶风人(现今陕西咸阳武功)的女子苏蕙,人们不由地想起她将所写诗词整理成横看、竖看都是文章,并29行、29列地织在八寸锦缎且命名为“璇玑图”,就是因为有“璇玑图”,苏蕙不仅为自己挽住了婚姻,还为文坛创制了一篇奇文佳作。
用“蕙质兰心"来形容苏蕙绝不为过,苏蕙是一个传奇女子,她的人生因为她的才华,而变得绚烂起来,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诗的集大成者。她是历史上少见的才女,她凭借她的聪慧让世人惊艳,让尘世温暖。苏若兰是苏蕙的另一个名字,若兰若兰,一个像兰草那样素雅的名字,美丽高洁,清新脱俗却又有遗世独立的风采,苏蕙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女子。
公元357年出生在武功县的苏蕙,父亲是陈留县令苏道质。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里,苏蕙是幸运的,父亲在她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育她了,使她在3岁的时候就能认字,5岁的时候就能学诗,7岁的时候就能学画,9岁已经开始干女儿红的绝活——学绣,12岁的时候更进一步地开始学习织锦。随着年龄的增长,真是女大十八变,那个时候的苏蕙已经到了人见人爱的地步,上门提亲的简直踏破了她家的大门,可那些人都不被苏蕙放在眼里,大概那个时候的她,心还没开始动。
苏蕙16岁那年,跟随着她的父亲出去游玩,忽然在寺西池畔看到有位英俊的小伙子在那里射箭,他的箭很准,一射出就使正在飞行的鸟全部落地了,而且整个人也像个绅士一样,文质彬彬的。这让苏蕙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父亲在游玩中,发现她心不在焉的样子,而且目光一直停留在那个小伙射箭的地方,便渐渐明白了她的意思。
经过多方了解,得知那个小伙叫窦滔,是符坚前秦王朝右将军窦于真的孙子,窦朗的第二个儿子。苏蕙他们也许不知道,窦滔在多方的培养下,能文能武。苏道质便变被动为主动,他向对方的家长说明自己的意思,窦朗他们早就知道苏蕙这个人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氛围中,很高兴能找到苏蕙这么有才的儿媳。更何况过去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是,他俩便在双方父母作主的情况下,在374年结为夫妻。
婚后的苏蕙夫妻也算是对上眼了,他们一有时间便在一起吟诗作文,真是让人羡慕的一对女才男貌。可那个时候,社会长期动乱,雄心勃勃的荷坚正全力出战,官吏们也开始频繁调动。窦滔因为得到苻坚的赏识,开始在京城做官,后来苻坚把燕、凉灭了后,需要大批官吏去新占领的地区进行治理,当窦滔也被派往外任时,苏蕙因为身体不好,不能陪同,只好由他一人去了。
苏蕙独自一人待在家里,除了吟诗就是作文,目的就是为了等他回来,也为了更好地学习,便将所写的诗词编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文字里,织在八寸锦缎上。外围与内部井字图案,是红字,四角纵横皆六字黑色。上下两方纵六横十六和左右两方纵十三横六字各为蓝色字。井字中心,上下两方纵四,横五和左右两方纵五横四以及井内中心四角纵横各三为黄色。
文字可组成三、四、五、六、七言诗,每首诗语句节奏明快,让人左看右看都是文章,也让人感觉到她在向大家诉思念之苦、又像是在抱怨为何他出去这么长时间了还不回来。更让你想不到的是这只有841个字,在被人推读回文为3752首;明代史学家康万民(康海孙)又推读出4206首;后来有人组成7958首诗;又有人可读出14000余首诗!可想而知苏蕙的情与才了。
就在苏蕙为自己的作品感到高兴时,却传来了窦滔有二房的消息,真是宁愿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能相信男人的那张嘴,苏蕙渐渐把思念转变成愤怒。
窦滔上任后,整天沉溺酒色,不理政事。就是因为这样,他没有按期交纳粮草而延误了军机,上级气不过把他贬为庶民。
歌妓赵阳台嫁给他是看中了他的钱,当他被贬之后就整天跟他吵闹,窦滔一气之下,把赵阳台打发走了,想到苏蕙,想把她找回来,又感觉不合适,于是,独自一人开始生活了。
这个消息传得很快,苏蕙得知窦滔因罪被谴,而且小三已不在他的身边,想到没人照顾的窦滔,心里非常难过,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她开始思念窦滔了。
感觉自己前去不合适,就派了一个老人给窦滔送去过冬的衣服,同时也让他带着她在许多个夜晚含泪织成的一篇彩色织锦回文诗。老人拿着织锦回文诗,左看右看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当他问苏蕙为什么要把那个东西带过去时,苏蕙拉着老人的手说,窦滔不仅会打仗,而且也是个文人,他会看懂的。
老人见到窦滔后,将寒衣和苏蕙的回文诗递上。窦滔手捧寒衣和回文诗,平分后悔他曾经做过的事。当他拿起回文诗看时,看着看着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失声痛哭。
正在这时候,苻坚派遣苻不攻打襄阳,经过半年的围困,终于攻下了襄阳。这是晋朝统治的一个重镇,就因为百姓心向晋朝,因此费了很大力气才把它攻下。为了巩固这个阵地,苻坚想到了窦滔,于是重新重用他,任命窦滔为安南将军荆州刺史镇守襄阳。
窦滔得到这个消息,首先想到的就是赶紧把苏蕙接到身边,派别人去感觉不合适,于是亲自备车迎接苏蕙,一起到襄阳赴任了。
才女苏若兰用一腔幽情创制的“璇玑图”真能称得上千古之绝唱,享誉全国。
虽说当时南方因天时地利,才子才女多如过江之鲫,然而北国仅以一个才貌俱佳的苏若兰,就足以使他们黯然失色,真可谓是月明中天,群星失灿。多才多艺的苏蕙还是一个多产的女诗人。有文记她除《璇玑图》诗文外,还有诗著五千多首,可惜都已散佚,无人拽集。
地方上出了这么一位女才学是很荣幸的,后人为了纪念她,把她在法门寺住过的小巷取名为“织锦巷”,修的台取名为“织锦台”,漂洗过丝线的渠池取名为“续坑”,在她送窦滔去流沙的法门寺的北门外城墙上砖刻“西望续坑”四个大字,和“苏氏安机处”五个小字。并以青石方上面刻“璇玑图回文”,嵌镶在北门照壁中间,供人玩味观赏。照壁上还刻有“武镇泰国”四个大字和“安南将军遗址”六个小字。
苏蕙的丈夫窦滔死后埋葬于家乡—一今扶风县周秦坡村南墓前有清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沉题刻的“前秦安南将军窦滔墓”碑和墓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墓是否为窦滔与苏若兰夫妇同穴葬,待考。不过他们的后裔仍存,如今周秦坡老庄还有十多户窦姓人家,过去每年清明节时,他们都要带上献祭食物和香表,团聚在窦滔墓前扫墓奠祖。
窦滔苏若兰夫妇离合悲欢曲折的爱情故事影响十分深远。如今周原一带,甚至关中西部各县,男女青年结婚,女方要织许多三色以上的花手帕,赠送给新郎的亲友们,用意在于警惕男方不要三心二意,爱情要专一,经常念念不忘夫妇恩情。
此事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地方礼俗。现如今女方已不用老法织手帕了,多用机织巾,是故扶风县毛巾厂织造的彩花小毛巾十分畅销。才华出众的苏若兰织锦回文诗《璇玑图》在文学上影响也是很长久的。
自她以后,千百年来,历代不少文人学士,也创制了许多回文诗词,如南朝齐的王融,唐代的藩孟阳、张荐,宋代的王安石、苏轼、李禺,明代的汤显祖、张芬,清代人张淮、邱琼山、谢默卿等,也都写过多首回文诗。但能像苏若兰的《璇玑图》能读出几千首的,绝无仅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