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作者:史铁生
图书分类:I267 中国文学[散文·当代作品(1949年后)]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1日
阅读时间:2021年1月
字数:131364字
二、内容简介
《我与地坛》是中国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深具个人色彩和哲思的长篇散文。这部作品不仅是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感悟的集结,更是他摇着轮椅在地坛公园沉思十五年的精神结晶。地坛,作为一个历史的废弃古园,对于史铁生而言,却成为了一个灵魂的庇护所和思考人生的场所。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以地坛为背景,通过对园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和人物的生动刻画,引发了对生死、命运、人生等议题的深入反思。散文的开头,作者便坦诚地叙述了自己罹患疾病、瘫痪在床的困境,以及如何在这样的境遇下,找到了地坛这个可以让他暂时逃离残酷现实的地方。地坛的剥蚀琉璃、淡褪的朱红、坍圮的高墙等景象,不仅为作者提供了一个沉思的环境,更在无形中映照出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随着散文的展开,史铁生逐渐将笔触从地坛的景色转向了园中的人们。他描述了在地坛中遇到的各种人物,包括漂亮却弱智的姑娘、为爱所困的年轻人、以及那些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普通市民。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观察和思考,作者进一步引发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遭遇,试图从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在散文的后半部分,史铁生的思考逐渐升华。他开始超越个人的苦难,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人生和命运。他思考着生死之间的界限,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最终,他得出了一个深刻的结论:生命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其长短或顺逆,而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和度过它。即使生命充满了挑战和苦难,但只要我们能够勇敢地去面对并寻找其中的美好与意义,那么生命便是值得珍惜和尊重的。
《我与地坛》还充满了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在散文中,史铁生多次提及自己的母亲,回忆起她在地坛中陪伴自己的日子。他描述了母亲对他的关爱和照顾,以及她在面对自己苦难时所展现出的坚强和无私。这些回忆不仅让作者深感愧疚和怀念,也让读者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我与地坛》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并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史铁生的文学世界和他对人生、命运、亲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苦难时,应该如何勇敢地去面对并寻找其中的美好与意义。
三、书籍点评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的目光,这部感人至深的散文集,不仅以其深刻的思考、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震撼和深刻的感悟,更让我对生命和母爱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史铁生选择地坛作为自己思考和感悟的场所,这个古老而荒凉的祭祀礼仪之地,在他的笔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地坛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充满哲理和思考的世界。在这里,史铁生通过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入观察与思考,探寻着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在史铁生的描绘下,地坛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具有了生命和灵魂。他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精致描绘和深入思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韵味和哲理的境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看到了人生的起伏和变迁,也看到了人类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无尽思考。史铁生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告诉我们:生命虽然短暂、脆弱、无常,但正是这些特点赋予了生命更加宝贵的价值和意义。
除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还表达了对亲情的深深眷恋。他通过对母亲的回忆和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在史铁生的笔下,母亲是一个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伟大女性。她用柔弱的肩膀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用无私的爱给予了史铁生无尽的关爱和鼓励。这种母爱如同一束明亮的光芒,照亮了史铁生黑暗的人生道路,也给予了他重新站起来的力量和勇气。
史铁生用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亲的形象和事迹,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伟大而无私的母亲。她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史铁生,更在精神上给予了他坚定的支持和鼓励。这种母爱让我深感震撼和感动,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亲人。同时,史铁生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愧疚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珍贵,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身边的每一份爱。
《我与地坛》不仅让我对生命和母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让我对写作和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史铁生的独特写作风格让我深感震撼和敬佩。他的文字简洁而深刻,句句扣人心弦;他的叙述方式自由而流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他所描绘的场景之中;他的思考深入而独到,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和思考。这种写作风格不仅展现了史铁生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艺术造诣,更让《我与地坛》成为了一部能够启迪人心、引人深思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