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24与2025之间
2024年的最后一周已经过半,要写点什么留给2024呢?
尽管早就在想,但是直到最后一周,也未动笔。就连这个题目----《走走停停》,也是偶然闪现。不过,存在即合理。没有无缘无故,常有默默提醒和别样心情。
于是,以下就围绕“走走”和“停停”来对“我的2024”、“我们的2024”做一个难免挂一漏万的总结。
【一直在走的2024】
2024年,总体来看,在走,且一直再走。
自2023年9月分管集团教学工作以来,从建立组织,形成团队,推进常态化工作等诸多方面,开展工作。在团队成员以及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金陵小学获得2024年素质教育考核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和园、仙林湖两个校区均荣获质量优胜奖。奖牌体现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高度的责任,承载着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辛勤的付出。
那么,优异的质量哪里来?辛勤付出是前提,但是,仅谈付出还不能揭晓本质,获取可以传承下去的做法。
课堂教学:围绕南京市“金陵好课堂”,以及栖霞区“适性·赋能好课堂”行动,以身作则,站稳课堂。此外,作为分管集团教学的副校长,带领各个校区教学管理人员,致力于课堂常规的建立与坚守,教学主张的整理与提炼,校本研修团队的指导与推动,始终把好课堂建设作为集团教学工作的重点工作,从年头抓到年尾。
因持续建设,该项工作在2024年取得显著成效。集团教学团队获评栖霞区“适性·赋能好课堂”行动优秀团体,继和园被评为南京市首批金陵好课堂实验学校之后,广志路校区携“三生课堂”又成功获评栖霞区“适性·赋能好课堂”首批实验学校,另有2个学科被评为栖霞区学科研究基地牵头学校,有6个学科被评为栖霞区学科研究基地成员学校。
2024年,围绕好课堂,有行动,有成果。
校本研修:夯实集团和校区的好课堂建设,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底层逻辑同步发力,缺一不可。因此,各个学科的校本研修,是托底工程。如此设计课堂教学,方向是否正确?是否能彰显学校教学主张?是否能凸显学为中心,学生主体?还需要请来更高水平,更多话语的研训员以及各级各类专家来把脉和问诊,还需要请来更多工作在离学生最近地方的同行们来观摩和研讨。于是,过去这一年,仅秋季学期,各个校区均申请和承办了多场区级及以上级别教研活动。以和园为例,按学科梳理,语文学科共承办3场区级活动,数学学科共承办4场区级活动,英语学科共承办2场区级活动,此外,美术学科承办1场市级活动,音乐、信息学科均承办了区级教研活动。
每一场活动均有老师课堂教学展示,有老师围绕教学主张以及校本研修主题进行汇报交流。通过展示和交流,对已有和现有研究和实践成果展开阶段梳理和总结,再对后续行动提前思考和规划。对个人而言,是一次以任务驱动的成长,对团队而言,更是一次机会难得的促进和推动。
日常的建设,成就了教研组的先进。数学、科学、美术三个教研组均在2024年南京市先进教研组评选中榜上有名。
特色建设:围绕好课堂行动,围绕学科育人实践,聚焦栖霞区三特建设,学校继续推动已有“数学故事汇”这一特色项目,并积极创建新的特色项目,打造更多特色教师。在2024年栖霞区三特评审中,少年农学院成功获评栖霞区特色项目,张靖寅老师以“实境探数”获评栖霞区特色教师,成为历年来金陵小学在三特评选当中斩获数量最多的一届。
2024年,站在教学管理岗位上,我们用特色建设赋能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
双新聚焦:新课标,新教材,伴随教育教学原则与时俱进的新提法。立足集团教学管理,提出各个校区、各个教研组都要紧紧围绕双新组织理论和案例兼具的学习,给老师们提供方向指引与智力支持的要求与目标。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集团内各校区、各学科老师纷纷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展开文献检索,结合所教学科,围绕鲜活话题,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设计一节又一节课例,开展一场又一场活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学习“双新”,践行“双新”,让新提法代表的新要求在金陵小学落地,在金陵小学的课堂上落地,从而赋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赋能金陵小学教师师能提升。
教学交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在过去的一年中,教学部门牵头,与省内外学校交流互动。走出去,同时也请进来。11月份,组织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参与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第二届教学节活动。12月份,承办“苏·宁·镇·扬”四地四校数学联合教研,开展同课异构,共同探讨新教材的有效使用。12月下旬,又承办江苏安徽两地名师工作室,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联动教研。邀请特级教师上课、报告。在交流互动的同时,更是给老师们创造了更高品质的学习机会。
围绕教学管理,在2024年我们做了很多。马克思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些管理的“很多”,也丰富着个人的学科教学,推动着个人的专业发展。
从教研到科研---双研驱动:
负责教学管理,同时也在教学一线,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班,立足好课堂建设,如何上好一节课,以及如何针对一群人的教学特点提炼教学主张,再让其成为所有人的理念共识以及行动共为?便成为教研的不得不为之。基于教研,借力科研,已成从应然到必然。
2023年9月起,陆续参与学校多个省级课题或项目的论证工作,见证从团队组建到分块成文再到整合文章的完整过程。此外,也应教科室邀请,多次参与省、市区级规划课题以及个人课题的校内论证活动。出于任务驱动,阅读,甚至是研读了多篇开题、结题报告,对科研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不知不觉中,从所有精力都在教研渐渐调整成教研和科研都关注,都涉及,开启了以双研驱动促进已有项目建设。围绕从2015年开始至今持续建设已近十年的“数学故事汇”特色项目,从跨学科的视角重新审视,提出《故事汇: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方式的深化研究》这一课题,并成功立项南京市十四五个人课题。
立项意味着,换一个角度再去思考和实践,这正是科研之于项目建设、教学实践的赋能。无论与项目建设,还是与个人发展,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与价值,堪称2024年一项重大的收获。
从活动到文章---成果表达:
一直以来,坚持阅读,思考与反思,但是,文字以快见长,多属心得体会、经验总结类,所以,虽也留痕,但是缺概念架构,尚不具备借助刊物推广的价值。个人缺点影响和制约着项目的提升。从2023年底开始,就紧跟集团要求,以参与教海探航论文评选为契机,进一步梳理数学故事汇已有做法,改变话语体系,以跨学科为核心,放大和重构行动体系。经过几个月的沉淀和打磨,最终在2024年教海探航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这是工作这么多年以来,首次参加教海探航,成绩如此,自感对数学故事汇有交代。
这么多年,“数学故事汇”做得怎么样?做了哪些事?已有的汇报当中,多以具体行动和师生活动为主。经历2024年的教海探航,再汇报,更有理论主线默默贯穿,宏观引领。此外,饶赛华主任也在开题论证的时候,特别指出,还可以从故事课、故事剧、故事坊几个方面对项目做法再做梳理。故事课,立足课堂,依靠教学;故事剧,借力活动,多样呈现;故事坊,建设团队,提升师能。从课堂学习需要出发,撬动课程二次开发;从组织活动出发,检验项目成果,反馈学生素养;再借校本研修,带领和推动教师成长。一个“数学故事汇”,多个阵地,多个主体,多种形式相统一,共聚力。多样化成果表达,精准化项目理念。
在研究的过程中,也生发出用课例来表达和验证的想法与需求,于是,在2024年也执教公开课,市级2节,区级1节。相比身边同事,不算多,但是均与当下学科教学以及教学管理高度相关。
围绕新教材的使用,也参与工作室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实用版的编写,从而对一年级新教材有了更多提前思考以及深入认识。
回顾2024年,站在教学管理角度,做了很多。站在学科教学立场,也有本质突破。而且,更多是必选动作之外的自选动作,为自觉自发,指向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
【需要暂停反思的2024】
笛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会思考。中国也有句耳熟能详的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
所以,虽一直在走。但年终岁末,也需按下暂停键,停一停、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如何改进。
综合素养大赛:针对学生参与2024年小学生综合素养大赛的比赛结果,需要反思。为什么就始终缺那一个抢答机会?有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
这是假设如果明年还是如此必答题不失分,抢答题没机会而言。
那么,针对现有的备选名单产生办法,明年的责任主体是不是应因时而变,做出调整,以便提早干预,常态管理和推进。
成果表达:正如课无止境,教学更无止境。如何进一步推进精准管理?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在2025年,必须要优先完成哪些,构想哪些,均需固化表达。
再结合个人素养提升,在成果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提升。
如何合理有效管理好时间,把教学中的心得以及收获借由文章、课题等整理和呈现出来,还需要有更多的学习与思考。
2024年,即将一去不复返。站在年终岁末,心中有求而不得的不甘和不舍,更有就这样养走进2025的仿徨与焦虑。
走走停停又一年,期待明年仍能有健康的身体,投入热爱的工作,以自己尽管只是捉襟见肘的能力陪伴学生升入更高的年级,陪伴老师们能够遇见让自己愿意积极行动的理念,见证老师们遇见更好自己的发生。
这样说来,好像我的2025,竟是为了旁观而来。旁观学生,旁观老师,旁观学校,其实,自己深深知道,能否旁观到想要旁观的精彩,小小的我也可有作为,也应有作为。
以上,2024年12月25日开始,直到12月30日才完成。
未来不是既定的结局,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它的塑造;参差不是主线的分支,每条线都可能写出新的篇章。让我们在时代的大单元里,守住自己的单篇,用自己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共同走出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2025。
----2024年12月30日,写成于桂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