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的便捷使得故乡不再遥远,而故乡于我仅停留在儿时记忆中的那一小块,现在和故乡的链接是在每年清明 “烧纸”时节和亲戚家办婚丧嫁娶大事的时候。
故乡是容易引起乡愁的词,而用老家这个词感觉更亲切一点。从小就知道有个二叔被奶奶给了同村的一户人家,这次回去,是参加二婶的丧葬礼。上小学的时候,二叔的女儿和我在一个学校,当时我觉得自己很聪明,能分清亲戚关系,想着堂妹必然同我是一个姓,然而并不是这样,原来血缘和归属两回事啊!
村子大概是个盆地的形状,盆子的边就是公路,小时侯去堂妹家玩,就是从村中间再上一个陡坡就到了,她们那片居住区叫沟底,她家住在沟底的那个顶上,不远处就是公路,就是大人们常说的“南坡顶”。
离开老家的三十多年,老家变化很大。村子中的很多房子都废弃了,人们都在公路的那边修了新楼,也有在原址上重修的。一路导航回来很顺利,导航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告你该怎么走,没有比它更贴心的了,想着从“南坡顶”去二叔家近点,然而贴心的导航导不到了,往前找了找,是个什么项目部,又找了下,貌似有一条下坡路好像通往村里,不敢贸然行动,靠路边等了会儿后面的大哥他们,才一起走。
停好车后,我看见前面的一个白房子,这个位置好熟悉呀!这不是村子里的那个钢磨房吗?简直是标志性建筑,它前后左右都是什么地方我现在都分清楚了。小时候跟着妈妈过来磨面,电闸一合,呼呼一会儿,面就磨好了,剩下的麸好像是不要的。这磨房现在应该不用了吧,房子前面坐着几个晒太阳的老人,不认识的。到二叔家了,二叔的背更驼了,还是忙忙碌碌的样子。院子里稍微有点年纪的的人我都不认识,妈妈倒还认识不少,介绍了,有的能想起来点儿。那个阴阳先生一说我倒是知道了,他是老阴阳先生的儿子。人都有告别的一天,仪式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抚慰。
二叔家院外,几乎可以俯瞰全村,村中间聚集的老房子旁边,一台推土机正在工作,不知道要修什么。堂妹家的新楼也盖好了,以后会住吧,现在都在外边为生计奔波。
但愿人长久,梦想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