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真正的奢侈品是一颗平静的内心。”成为许多社会精英的共识。
在这个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朝九晚五地为生计奔波,为更高的生活质量忙碌,为爬上高峰拼搏。时刻被一根无形的鞭子鞭笞着向前。
许多人活在两种极端的生活中,一种是:精疲力尽地爬上床,匆匆忙忙地梳洗打扮,狼吞虎咽的吃个早餐,狼奔豕突地奔赴战场。食不知味,过不知美;另一种是: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却烦闷不安,有太多的时间胡思乱想。
事务繁忙不一定内心也焦躁,也可以充实快乐,急躁必定烦乱,也就无心享受;无所事事不一定内心就不焦灼不安,不安说明尚有期望。
倘若无事奔忙但悠闲自在,自然是好的,然而人们往往做不到,必定是世事洞明豁达寡欲之人才能做到真正的“闲适从容”。周国平自称“无用之人”:周国平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是无用的。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了一个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如此闲适,但也著作繁多,对中国青年影响深远。而普通人只能在无所事事中胡思乱想、空虚寂寞中颓丧下去,陷入负能量的漩涡。
最难能可贵的是忙碌而能感到充实快乐的人,或许追求着梦想,心怀憧憬;或许只是专注于手边的事,心怀感恩,踏实过好每一天。因为忙碌而不会多思多虑,因为有事可做而倍感充实,因为专注和循序渐进的积累而感到快乐积极自信。
一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你以前每天除了吃饭打坐都做什么啊?”
老和尚回答他说:“砍柴、打水。”
小和尚又问:“那你现在每天都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打水。”
小和尚:“可是做的还是一样,有什么长进?”
老和尚:“有啊,我以前砍柴的时候想着打水,打水的时候想着砍柴;现在打水的时候想着打水,砍柴的时候想着砍柴。”
能否专注于当下,是检验内心是否平静的标准。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拥有平静内心,充实而闲适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