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简化任务的最佳方法一般是先解决那些答案显而易见的大问题。
这符合帕累托法则(二八法则):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第二:运用数学的运算能力。
第三:以跨学科的方式思考。
最好的、最具有实践性的智慧是基本的学术智慧。
但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你必须以跨学科的方式思考。
你的眼界狭窄的专业顾问并不是故意给你误事,而是他的潜意识偏见给你们带来麻烦。
他的利益出发点跟你们不一样,所以他的认知往往是有缺陷的。
例如:父母帮忙带孩子的问题。业务我们忙于公务,不得不请父母帮忙带孩子。但父母的和你之间30多年的认知差距,也会让你不得不花时间处理弥补。
如果你不放心,不如就像小红母鸡:让我自己来吧。
第四:光是正面思考问题是不够的,你必须进行反面思考。
第五: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lollapalooza效应。
这套思维框架所涉及的知识点是极其多的,特别是第三点的跨学科思考方式,也是芒格老人经常提到的多元思维模型,这个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完善这套思维框架。
现在我用这一套思维解决我和张朝稳的家庭面临的问题。
我和张朝稳出生农村,学历一般,家里两个父亲身体状况不好,未来也不可能像大多数家庭帮忙带孩子。
我们原生家庭可用一个字形容:穷。父母穷尽全部能力、物力,供我们长大,剩余注定我们只能要像小红母鸡:那就让我们自己来。
我们平均年龄30岁,接下来的生活一眼忘穿:养房养老可能未来还要养儿、养车。60~Over:工资消失,靠养老金安度晚年。
所以第一: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我们一生所赚取的财富,合理进行规划应用,使其在人生的接下来两个重要阶段发挥出最大的效用,相对减少我们的焦虑感。
第二:利用数学思维计算收入和开支
收入:我们现在年均收入是30万,考虑到程序员45岁后可能失业,以及未来可能有一个人不得不腾出大量精力照顾孩子。我们需要尽快在10年内优化家庭资产配置,尽量赚的30年的收益。
收入=30*10=450W
支出:
1、房子:89平 总132W
首付贷款45万 首付公司贷款40W 3年还清,复利计算后首付需要支出49万
剩余贷款87万,贷款30年,共需要支出150万
装修:15w
总计219万
2、双方父母养老:每年3万
总计 60万
3、孩子养育教育一年5万,毛估估算一下,从小孩出生到22岁大学毕业,则需花费110万。
4、家庭开支:一年5万,花费150万
合计30年支出:540万 家庭负支出-90万;
写到这不难看出问题:房子透支了我们接下来至少10年的现金流。
如何在目前的负资产情况下,优化家庭资产配置呢?发现问题就至少解决了一半。
第三:跨学科思考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就需要一些跨学科的思考了,或者说是多元思维模型,
其实稍稍花点时间就能掌握这些思维的基本原理,让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
1、正式问题,目前家庭抗风险能力较差。利用概率论和保险丝原理,需要给意外配置保险。
目前我们努力为父母配置了百万医疗和意外险。但是由于经济原因没有配置重疾险,我们自己的保险也没配置。
争取三年内给自己购买一份重疾+意外 + 医疗保险,估计消费在平均每人每年1万元。这样就能保证我们的投资复利良好的运行下去。
2、量入为出:尽所能控制支出。转化负债为资产(产生现金流的是资产,吞噬我们现金流的是负债)并拒绝一切负债。
10年内在房贷未还清之前,尽量不要贷款。也不要听什么杠杆定律,在有资金的情况下,你可以用资金带来的更大价值撬动银行贷款的杠杆。但是目前你的财务情况是负债,只能先平债再谈杠杆。
3、坚持定投,利用好复利思维。每月定投1200元,按照综合预期收益8%,坚持30年,本金综合收益180万
4、拓宽收入来源。工作所得收入+外快收入,希望3年后,综合工作收入能到50万/年;
第四:总是反过来想
其实一套家庭的财富规划方案,并不是特别难拟定,难点是在方案拟定之后,是否能够严格执行。
所以我们要常常思考,假如我们不执行这套方案,我们可能就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陷入无尽的焦虑之中,
这也就是芒格老人说的,假如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那么我永远不去那里。
那我们怎样才会不严格执行这套方案呢?这里就涉及到芒格老人特别重视的心理学了。
首先是避免妒忌心理。我们人的本性中是扎根了妒忌心理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心理,看不得周围的同事,同学比自己过得好,而对遥远的过得更好的富豪却又是崇拜心理,真是奇怪的心理。所以,我们一定要尽量避免这种心理倾向,比如看见别人买车了,我们一定要理性思考,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而不是因妒忌去买,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财富消耗。
二是避免贪婪心理。对于投资来说,最怕的就是贪婪,想要赚块钱,打破自己的投资计划。其实对于大部分的我们来说,是没有真正的投资能力的,稳拿沪深300,让时间产生复利效果,是最佳选择。当然愿意投入时间去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