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讲了人生在世,立世的根本:道,德,仁,义,礼。
个人修养的提升过程实际上是“修心”的过程,即心的建设。这是自我改造的开始。美德不会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它需要逐渐培养。大人物都出自自我训练,从没有哪个人生下来便胸怀大志、正直高尚,因此,要从领会“道、德、仁、义、礼” 五种品德开始,一点点地积累、一点点地培养,最后实现由人生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改造。
自然境界是最低层次的,这个境界的人做事总是依照社会习惯或者是依照本性而为,完全跟着天地的运转而运转,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功利境界中的人,对于人生比自然境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明白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意义,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会努力奋进。但他们仍以“功利”为行为的出发点,他们的动机是想换取更高的收益。这两种境界很容易达到,之后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便非常人能轻易达到的了。
道德境界,即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心中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社会,一个全体,他们了解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因而他们的着眼点是在公而不在私。古今贤人英雄便是已达到道德境界的人。
最后一种境界是天地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认为在社会之上尚有一个更高的宇宙。个人不能离开宇宙而存在,因而人不仅是社会的一员,也是宇宙的一部分;人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所以,对他们而言,无所谓生,亦无所谓死,一切皆以服务宇宙为目的。
境界不同说到底其实是价值观不同。价值观是人们处理各种问题的依据,能赋予人力量去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