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䡇,其何以行之哉?
之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他靠什么行车呢?”
孝而后说信,也就是儒家提倡为政之道“孝为本,信为用”,有了这些基本品质才可以谈论为政之道。人在社会中要有信用,也要信任,方有信誉。信誉是一个共识的约定,当然这是真实而非造作的,才会获得信任而受用,在过程中持续发挥你的信用,信誉值不断提升,最后就成为信仰标杆。所以信乃车輗与軏,虽小而关键,也是人与人相处最好开关。
“子张问礼于孔子说:今后十代的礼制是否可以预知呢?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夏礼,有所增减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继承商礼,有所废增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将来继承周朝礼制的后一百代也是可以预知的。”
为政之道重点是执行礼仪制度。通过子张问礼于孔子而道出礼制的核心,就是礼制在传承过程中,一定有通则和变化,继承可以传承的优秀品质,增加当下需要实际应用的内容,减去那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也就是说为政之道不能死搬硬套,一定要灵活运用,当然增减之处必定为大众服务而非为个人服务。曾有把某人写进特别文件说明是继承人这样的笑话就不是儒家所提倡的礼制之要。
“孔子说:不是你要祭祀的鬼,你去祭祀就是谄媚;见义而不勇敢挺身而出,那就是怯弱。”
在为政结束时特别提到义和勇,清晰告知大家为政之道不是让你没有骨气的去迎合那些似是而非的行为,不是你的事却自己去做,那就是谄媚,没有骨气的表现;而应该你挺身而出的时候,你却胆怯而退宿,这样的人是得不到信用的。当然这里一定要区分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才是最重要的。
《为政》24章已经写完,回顾一下孔圣人的为政之道是什么?这里清晰架构了为政之道的思想是“为政以德”,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学习与修养的过程,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孝悌为本、信用为实,义礼为核,勇于担当”这样的为政品质,更多的学到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为政之道。
《论语》是孔子及弟子们一起探讨的治理国家方方面面的经典,《为政》篇清晰了儒学治学方法,那就是立点明确,范畴清晰,要探求的内容聚焦,每一个观点都给以全面论证和实际论据,所有探讨的观点都基于为大众服务,即便很多内容针对君王,背后一样清楚目的所在。管理不是突然而来,要根据当下实际谋得合理方法,通过孝、信、礼、义、勇等逐渐形成儒学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