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多多是在我家大宝3岁8个月大时出生的。感谢老天眷顾,又赐给了我一双儿女,这样我家就有吉祥三宝。孩儿姥姥说,家里孩子满多的,这俩小名儿就叫“满满”、“多多”吧!就这样,睿哥儿有了弟弟妹妹,满满有哥哥弟弟,多多有哥哥姐姐,我觉得每个孩子的伴儿都顺嘴、也不觉得有缺憾,孩子大名儿就“舒心”和“舒畅”了。
幸得父母相助,我的三个宝贝都能健康成长。孩子的行为都会形成习惯,不是好习惯,那一定是坏习惯。习惯来自于细节,细节决定成与败。崔老师说满满多多自理能力强,身体棒,我觉得这和他们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一 、自己的事情自己来
我家老大是四月份出生的,第一个孩子的原因吧,老人又宠,孩子上幼儿园时自理能力真的不强。小班时双脚跳都有些吃力,篮球和跳绳在班里都不算好的。可能是有了老大的经验,在满满多多的成长中,就多了好多放手让他们自己做的成分。
有四颗牙了,就开始自己啃桃子啃黄瓜;10个月时,就推着椅子满屋转悠,家里的罗汉床底、饭桌腿儿、洗澡盆都是他们的玩具;2岁多,开始自己刷牙了,我给他们把刷牙杯从壁龛里拿出来,满满多多都会再塞回去,然后自己嘟囔着“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再自己重新拿一遍刷牙杯和牙刷,自己扭开水龙头,自己锯小牙齿。慢慢地,他俩都会把“自己的事情自己来”挂在嘴边,冲奶粉自己来,吃水果自己来,吃饭也是自己来。开始时,泼洒翻倒是常事,时间久了,孩子们自己的小手就灵活了,所以,在他俩上幼儿园前,自己吃饭就已经不是问题了。
二、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家有三宝,最怕生病。小宝贝如果是家里的独苗,在上幼儿园前接触的外部环境相对简单干净(自己家、爷爷家、姥爷家),一上幼儿园,相当于换了环境,需要适应新的菌群,感冒发烧就随之而来。我家老大上学,算是个很好的连接外部世界的媒介,所以满满多多一上幼儿园,身体状况适应得都还好,目前没请过病假。但是,如果哥哥有个头疼脑热的,弟弟妹妹也就陆续地跟上这个节奏了。我家最先反应的往往是多多,然后才是满满。所以,男孩儿其实比女孩儿更娇贵。孩儿姥姥说过,孩子生病,多是大人照顾得不到位,能把病情消除在萌芽阶段最好,病程短,孩子也少受罪。所以,感冒发烧我家也常有,经常是第一个孩子生病了,去医院跟大夫说下其他孩子的症状,回来时往往药就一起吃了。遇到的多了,宝妈们经常交流,家中常备退热栓、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病毒性感冒),孩子发生类似情况时就不会慌。尤其目前疫情期间,我们能自己解决的,也就不给白衣天使们添乱了。当然,如果能食补,尽量不吃药。孩子自身抵抗力强就是对抗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最好手段。所以,加强锻炼,让宝贝们加强自身抵抗力就是一剂良药。
现在,虽然已经穿羽绒服了,下午从幼儿园接出来,孩子们还经常要求姥爷带着去八大峡广场玩一圈儿才回家吃饭。孩子多跑跑、耗耗精力,晚饭吃得也格外好。
三、多阅读
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看绘本,晚上睡觉前读书是入眠的必经环节。从在襁褓中开始,我们读过的书都会在他/ 她的心里埋下种子,只要碰到合适的场景,一些词儿很自然的就蹦出来了。这是精神食粮,不能少,看看董卿就知道书卷的浸润对人的滋养了。 孩子做错事了,只要我插着腰从喉咙里哼哼两声,孩子们会说“妈妈发火了”(绘本《妈妈发火了》里面的场景),然后我们哈哈大笑着说着这个小意外就化解掉了这场不愉快。
四、参与家务事
孩子大了,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外,让他参与家务劳动,体会到被需要的价值感,体会到姥姥姥爷照顾我是辛苦并快乐的。孩子自然会越来越懂事。
有时觉得,养孩子其实和养多肉植物是一样的。只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就让它在室外多接受阳光雨露和大风大雨的洗礼吧!这样养出来的小肉肉,才娇艳欲滴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