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开了,你上学去
假期时早时迟,总会结束,孩子收拾行装日用书籍,继续上学。
昨天在买用品的路上,他说:他刚听到两个对话。一个是:
一个妈妈和孩子的话。妈妈:“女儿,你要考创新班。你努力啊,不考创新班到那上好学校。”女儿:“创新班,又是创新班,又是上学。”说得很低声,怕她妈妈听到,又怕听不到。
孩子妈说:“儿子,你很幸福。我没有什么要求,你也没什么烦我。还可以发展。”
(我补的话,现在上高中名堂太多,孩子们真累。)
第二个对话,是两个妈妈,一个妈说:“我儿子考了97分。”另一个妈说:“我家的考了95分,少两分,不是不好?”一个妈说:“听说还有99的,也有80多的。”另一个妈说:“那95以上的有几个,哪几个?”一个妈说:“不知道,不太多吧。”另一个妈:“唉!”
儿子说这些话时,也是一脸同情。
回来的路上,聊到高三模拟考,又是让人思考比较的。
“好多学校的目标是超过谁,拉开谁,然后就是重点人数多几个。”
他说:“考不上重点的,就不教育哪?把每一个孩子教育好,才是教育。”
又说到:“某重点班某科老教师被普通班超过3分。”
他说:“这好呀,这对普通班是最好激励。”
我说:“重点不受打击?”
他说:“不一定。如果是真重点,又怕谁打击。”“好多时候,学生才不喜欢重点班,包括重点班,除非用普通班师资教出重点班一样的学生,或是普通班学生被所谓优秀老师教出重点特点的学生。”
呵呵,原来视角不同。
想想,儿子也是普通的学生,如今上了大学,还有上学的兴趣,还有钻研的想法,这让我们满意。
曾经他也是有过波折,也出现过学科学习的困境,但我们没把分数当唯一。他也算逆袭吧。上了大学,并不是终点,他还要自己去探索的。
今天早晨,五点,听到春雨打檐,水积落地的声,知道春天也有风雨。
他玩笑说:“不想上学,那儿冷,寒。也没有自己喜欢的美食,也没有自己牵挂的人。”
我们说:“那你就留下吧,不用上学。”
可他看看时间,催我们:“快点,时间不早了。”
五点多,我们送他去搭火车,一路聊聊。
想到昨天,上楼问他,“你这假期,高数完成怎样,看几页。”
他说:“你们回老家,我就执行B方案。最起码我学会谋生的手段。”
我说:“好大口气,就是一吃货。想吃好,自己做,也好。若想上学有好的享受,也可以。自己做研究发明,再不济拉车做小工,然后请个大厨。”
他说:“不用。我自己会做菜。美极虾,溏心蛋,手工面,烙饼,炸鸡翅,油过茄子,……方法是……”
他妈说:“那你改行做厨师。”
他说:“也行。我要做,还是做业余厨师,正业还是学习。”
他这三四天,因学车又不能做什么,就研究做自己吃的菜,还和同学朋友一起弄了一次晚饭。昨天还有和朋友分享了中餐。
他说:“我不会饿死的。”
呵呵,送他回来后,他妈发现,那一桶十斤油,用去一半,也就炸了两次家伙。还有家里多了好多调味料,糖,酱油,粉,……
今天他上学去了,是兰花开了第一朵。他说:“我走,这兰还不开。”现在告诉他,“这个早晨,兰花开了,你走有兰香相思。”
谋生不止做几个菜,那买菜也要去挣个生存的条件。学习,还是不错的。美好,总在做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