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19世纪中期最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政治思想家以及哲学家,写过不少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童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1928年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小时候的生活非常不幸。年幼时父母双亡,只能靠家中的亲戚将他抚养长大。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强以至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1.保持一颗童心是创作的能量之源
用一颗充满爱的纯洁心灵去看待这个世界,就像一道明亮的光,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
创作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在1878年写的自传体笔记中,托尔斯泰说他清楚地记得襁褓时在木桶里洗澡的感受。
他五岁时第一次感到,“人生并非一种享乐而是十分沉重的苦役”。
2.每天写日记是提升写作水平的不二法室
托尔斯泰早在19岁时开始写日记,以后一直坚持到晚年。除了1865年和1878年之间一段时期的几次中断外,几乎可以说十分完整。
日记是他朝夕反省和不断进行探索心灵的纪录,也是锻炼写作、通过自身研究人的内心生活秘密的手段。
3.不断剖析自己,加速成长。
无休止的分析,像一部空转的推理机器,这种危险的习惯,据他说,“往往给他的生活带来危害”,但他的文学创作却从中汲取了无限的源泉。
比如他会仔细写下了他犯错误的原因:
1.优柔寡断,或缺乏魄力;2.自己骗自己;3.操之过急;4.妄自菲薄;5.心绪不佳;6.是非不分;7.好模仿;8.浮躁;9.缺乏深思熟虑。
他确信,“人的宿命在于不断地完善自己。”
托尔斯泰的写作经历告诉我们:用一颗童心去打量世界,坚持输出,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和升华,任何人都可以开始你的写作,不要担忧,不要顾虑,持续去写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