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启了一本书——《一直特立独行的猪》,作者是王小波。我读了两章,分别是《积极的结论》和《一直特立独行的猪》。我重点讲讲《一直特立独行的猪》这一章。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只黑猪的故事。这只猪生活在农村,和其他猪一样,它的命运本是被人类养大后宰杀。然而,这只猪却与众不同。它不愿意接受被设定好的命运,而是选择逃离猪圈,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它在田野里奔跑,和别的动物交流,甚至还会和人“斗智斗勇”。它无视人类为它设定的生活轨迹,活出了自己的模样。
文章最后,王小波写道:“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评论区里有读者说:“我们在文章里那些‘逗死了’‘特别逗’‘肠子都要笑断了’的故事里,不难看出,这些‘笑话’实际上并不好笑。这里不过是王小波想通过故事,来向读者展现他的决绝态度的夸张写法,即对当时社会自上而下的个人崇拜风气的鄙夷。狂热地崇拜一个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这在王小波眼里自然就成了大笑话。所以在讽刺的背后,他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个人的独立性,而成为他人的影子、模仿者甚至是附庸。”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只特立独行的猪,仿佛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我常常在想,自己是不是也像那些安于被设置生活的人一样,不知不觉地失去了自我?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了很多“应该”和“必须”:应该考好成绩,必须上好大学,毕业后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这些看似合理的生活轨迹,就像给猪设定的“下锅”命运一样,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顺着这条路走,却很少停下来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我承认,有时候我也曾迷失在别人的期望里。比如,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我努力去追求那些他们眼中的“成功”标准,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我害怕与众不同,害怕被别人指指点点,于是就选择了“随大流”,像一只被圈养的猪,乖乖地等着被安排好的未来。
但今天读到王小波笔下的这只黑猪,我突然被它的勇气震撼到了。它没有被命运束缚,而是勇敢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它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异类”,它只在乎自己的自由和快乐。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那时候我总是充满好奇心,喜欢尝试各种新奇的事情,不怕失败,也不怕与众不同。可长大后,那些勇气和独立性却一点点被磨灭了。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我是不是也该像那只猪一样,勇敢地冲破那些无形的“圈”?我是不是该重新找回自己的独立性,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哪怕这条路很难走,哪怕我会被人误解,但那又怎样呢?就像王小波说的,不要成为别人的影子,不要失去自我。
我想,从今天开始,我要试着改变。不再盲目地追求别人眼中的“成功”,而是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会尝试去做一些自己喜欢但一直没敢做的事,哪怕失败了也没关系,至少我努力过,至少我找回了自己。我要像那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样,活出自己的精彩,不再被生活的“设置”所束缚。
希望以后的我,也能像王小波怀念那只猪一样,怀念自己曾经勇敢、独立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