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如果耳朵听不见
创作说明:近年来,校园欺凌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无论是出台政策,还是电影宣传,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自己的处境,也愿意勇敢的站出来为自己发声。而我此次创作的是关于语言欺凌,跟自身的经历有关,许多人都会觉得,言语不伤人,可事实真的如此吗?许多人因为网络暴力而选择了轻生,甚至还有即将被救下的女孩,因为楼下一句“有本事你跳啊”,而选择了一跃而下,语言真的不伤人吗?在我看来,语言甚至比肉体上的伤害更大,它在无形之中折磨着自身的精神。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说就说了,你又不会少一块肉。”可它的威力却不仅仅是少一块肉那么简单……通过这幅作品,我更想让更多人知道,不要因为自己一时嘴快,而去伤了他人,就像“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千万不要到了事情无法挽留之时,再去忏悔,那时可能任何的道歉都无法再去原谅,所以杜绝一切的语言欺凌。
这五幅是欺凌者的缩影,在面对各种语言攻击之时,她们十分无力,想过撕毁这一切,可奈何语言如流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扑面而来。我曾面临过这一状况,走在路上,也会有他人的指指点点,那时候的我希望自己什么也听不见,甚至是看不见,这样我不需要去关注被人对我的指点。每个人都会有柔弱的一面,有那么一处不愿被揭开的伤疤,甚至还有一些谣言,发展到最后变成他人口中的“真的,就是她”。作品用了暖色调,是想凸显她们都无力和无奈,最后一幅墙上的影子,是想表达,她们心中的那个自己,想去反抗,可我们都知道,影子无法做任何动作,改不了什么,突出她们的能力有限。
这一篇是从施暴者的视角出发,从攻击到施暴,她们的种种行为压的欺凌者无法喘息,在这一篇中,我发了六张图,其中有两张图看似一样,但细看第五张图,有一个人影,这更加凸显施暴者的施压,她们无论是从言语,还是在行为上,都会给予欺凌者不同的伤害,之所以想拍这个角度,是希望施暴者能够自我反思,有些话有些事,一旦做出来说出来之后,就再也不能收回去了,它就会像一个阴影,一直攀附在欺凌者的身心上,试问一下自己,是否做过那些伤人的事情,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以及,有道歉吗?希望以后再也没有施暴者,还校园轻松愉快的生活。
这几幅作品是展现了旁观者的视角,正如我上面所说的,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灵感来自于《悲伤逆流成河》中,易遥那一段的独白,她一个人,站在一群人的对面,那一群人便是旁观者,可旁观者真的无辜吗?这个疑问我无法解答,因为在我看来,旁观者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少年的你》中,陈念也曾是一名旁观者,可她最后的结局却是从旁观者到了欺凌者,而如果我们就做旁观者,那就回像《悲伤逆流成河》一样,所有人都从旁观者到了施暴者。这是让我非常疑惑的地方,难道一定要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吗?答案或许有很多,但要时间去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