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进士、康熙八年“探花”董讷多次写过“士味园”,可见当初“士味园”在当时时很有名气,一首是收入清乾隆版《平原县志》:
《春日怀士味园兼憶旧游诸子》 清代邑人董讷(探花)
何地春光好,还思士味园。
花光依缘水,柳色带衡门。
少长同三经,风云付一樽。
遥知临眺处,爽气映朝暾。
第二首收入民国版《平原续志》内
《春日怀士味园》 邑人,董讷(探花)
花发梁园早,当春胜事违。
此时游子梦,还扣故园扉。
古木摇深榭,高楼锁翠微。
悄然林外望,湮草自芳菲。
士味园,张德贲的别墅,在东门外即文若先生别墅。今平原县城琵琶湾。
张德贲(1594---?),字文若,明代刑部郎中张敬之孙,丙戌(顺治三年即1646)岁贡,顺治四年任繁昌知县。其子张同泰康熙十九年(1680年)贡生,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东巡驻跸平原时,其孙子张琦被传,康熙皇帝命讲《中庸·予怀明德》一节。
更详细描述有 清代邑人朱世则的《士味园记》,让后人了解实情
余邑僻在东北聛隅,睨不逮三里,无河山之胜,无奇花异木之产,俗又“纤啬”,莫肯一问园圃,惟前明神庙,时宫保宋公有绎幕园,李益轩尝记之,其后则“土味园”而已。土味园者,张明府文若(即张德贲字文若)先生之园也。
出东郭门外,循隍而东数武,折而东一门,又折而南,復为门,平望皆蔬畦、麦陇,旁有老树百株参云蔽日,不见所谓“园者”。循畦而南几半里,则为葡萄架,旁有井,冽而甘,可供茗战。架底堪布三席,夏不穿日。环植垂柳,宜饮宜旗。迄而东,则为莲亭,笪侍御(重光)题曰“茂叔清风”,四旁亦皆葡萄环之,葡萄之外藩以枸杞。前为池,池不甚广,而芙蓉特盛。中畜朱鱼百头,出没荇藻间烂,若缋錦傲不畏人。又南有石几,左右垂柳委地。醉而坐其上,酒辄醒,平泉(唐 李德裕的园圃)之畜不是过也。举目葱蒨、经窅而折,折而上,横出虬枝常穹巾帻,俯听清流㶁㶁,行溪溜中。问之即葡萄旁之甘泉。桔橰以灌者。
出亭而北有门,翼然膀曰“士味园”,旁有聊曰“万木酣红堕,千筠湿翠浓”
故邢太仆子愿(即邢侗,明代临邑)笔。门内编竹为弄,野藤荒藓,周匝布濩。人行青翠中,如入张公善权诸洞(又称庚桑洞),不知其在平原壤也。
出弄数武一石亭,立峭削,高数尺锦川佳品,过石即“隃麋馆”矣。馆三楹,轩豁爽塏(注,高而干燥),可布十席。时丁香蔷薇诸花正开,安榴吐艳雕缋满眼,不扬而馥。壁上题味甚夥,吾独受黄慎轩(即明代进士黄辉)草书,一聊曰“石扉藤蔓迷樵路,流水桃花引客来。笔阵飞越轶唐入,晋有龙跳天门开”之致。
过“隃麋”为“晏娱斋”,斋后修竹干挺。由东偏门而出,则“长风阁”,五楹缥缈,云霄蹑级。而登可望数里,南则及于“张仙桥”,世传留侯(即张良)辟谷於此;东侧及于“清霄古刹”,近则“闲道书院”阛阓万家;西则楼橹雉堞,近在咫尺“文昌阁”揷天而立,与“长风阁”相埒。一邑胜概,尽收于眉睫间矣。
下阁而北趋,为“宣明精舍”,明府(即张德贲府内)读书处也。左《图》右史,金石古文充物其中。旁有耳室一,贮美酒具茶灶,兼畜鲑脯瓜菜。舍内一榻,两儿读而倦,即呼酒数行,醉即假息。
明府八十老矣,不乘舆,不支杖,每日曳履至园中,莳花灌竹、读书赋诗,乐此亡疲。岁癸丑(即康熙十二年,1673年)四月,明府先邀游其园,同余为可客者:高广文、朱怀祖、张参军贞甫、赵明府仲美。先布席于“隃麋馆”,既而移坐葡萄下。盖广文将之任少皡之墟,明府祖之。余与参军赋诗赠焉,饮酒乐甚已,而日逮崦嵫,仲美不饮,怀祖等皆醉。余浮数大白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