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是不断尝试 就有越多的光明到来。
你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当你拥有,你才会明白。
你是如此了不起,
诸神也等待着
为你欢欣。
【不原谅也没关系】皮特·沃克
四年前从国内来芬兰,我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性格会经历如此180°大转变的。
刚下飞机,迎接我的是金秋十月,和芬兰逐渐漫长的黑夜。那时的我不知道读博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出国到底应该怎么活,凭着莽夫般的勇气,就这样的开始了我人生第一次在国外跌跌撞撞的经历。
“闭关锁国”的前三年
刚到芬兰,衣食住行要从头适应。得益于我从小学就离家在外寄宿求学,适应性这一块还是很快的。于是在很短时间里,我就学会了自己租房子搬家,习惯了吃味同嚼蜡的白人饭。为了在试用期更快上手项目工作,我经常疯狂看资料直到手里捏着文献在深夜两三点昏睡过去,就为了能在这里站稳立住。最初那段时间,我完成着初来乍到的一切转变,独自一人。经常听闻芬兰人均社恐但英语普及程度很高,心想我这个e人可来到练英语的宝地了,不出几个月,我一定会在跟大家的交流中英语突飞猛进,脱胎换骨。但到了才发现现实的骨感,作为一个有自己语言(芬兰语和瑞典语)的国家,大家其实还是以自己母语为主的,不能说芬兰语想融入人家的圈子真的很难。很多时候工作场所遇到,也只是微笑点头以示友好而已。毕竟对他们而言这只是一份工作,而我作为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却一心想要更多。就这样一来二去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就不想再主动开口social了。
刚开始我的英语很差,虽然在国内性格活泼,但到了国外却仿佛被点了哑穴一样,嘴巴一开口就瓢,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听不懂任何带着各自方言特色的英语口音。于是我开始变得很不自信,开始害怕出丑,开始对每一次话到嘴边却用英语表达不出的感觉有了恐惧。每次跟外国人一起吃饭,听着他们妙语连珠哈哈大笑,我听不懂,只能在大家笑时勉强挤出一丝苦笑,来假装自己听懂了,用很幼稚的行为在告诉大家:嘿,我听懂了你们的笑话,只是我很高冷才不跟你们哈哈的。几年后的现在我开始知道,这一套含蓄高冷的假动作,在以热情为主的西方社会是行不通的,反而会让大家误以为你不好相处,久而久之就跟你疏远了。
与此同时我遇到了很多中国小伙伴,很有趣,大家一起party,一起烧烤,一起打牌唱歌,一起在打折季疯狂囤货,这逐渐让我迷恋上了呆在舒适圈的感觉,我越来越不想跟麻烦的外国人打交道了。“算了,圈子不同,这样也挺好”, “反正以后都要回国发展的,跟外国人说多了也没用,还不如加几个中国朋友呢” 诸如此类的危险想法让我的好友列表里中国人越加越多,外国人几乎没有,而我也逐渐习以为常。用疏远外国人的迷惑行为来彰显着我的“不屑”,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只是我的掩耳盗铃罢了。畏惧挑战,害怕出错,让我前面几年的成长一度停滞。
“梦中惊坐起”的第四年
时间一晃过去了三年,事情的转机开始出现。起因在于我之前跟组内一个共事的中国人起了矛盾,我们对科研有不同的立场,而我受不了那种人在国外还拿国内那一套PUA话术打压学生,对待外国人喜笑颜开,对自己的学生挑剔画饼树立权威的行为,于是看似一团和气的小团体在他为了以后拿到国内教职的帽子随意终断掉我的博士课题时就此解散。一夜之间,我见识到的人性的复杂和极端,许是我读博前运气好,一路遇到的好老师让我的求学之路无比顺遂。如今在异国遇到这种窝囊事,自己势单力薄又像个闷葫芦憋不出个响屁,真是被别人当成“傻白甜” 吃得死死的。
博士还是要继续的,but how? 那一段时间人几近抑郁,没有人去说,说了外人也不会信(毕竟周围人都以为他是个好人),于是我开始了自我封闭,害怕与任何人交流,远离了华人圈,也关上了与当地人的链接,我整天戴着耳机避免与人沟通,每晚失眠,没由来的大哭。也是就从那时开始,我接触了心理学的书籍,从《被讨厌的勇气》入门,我一连看完了《像阿德勒一样思考与生活》《平面国》《不原谅与没关系》《二次成长》一列心理学相关的作品,开始明白很多复杂人性背后的逻辑与原因,试着与周围的一切和解。 幸运在我天性乐观又健忘,有了这些书的开导,我竟然发现自己生活的触角又慢慢展开了,对外界的一切新鲜事物又开始充满了好奇。彼时的我才开始意识到,原来不知不觉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已经这么久了,久到某些瞬间居然忘记了自己是在国外生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生活就是这样,总会在你贪恋路边的果园停滞不前时点你一下,或是含蓄地给你个酸果子,或是直白地给你一巴掌,让你清醒过来,记得不断前行。
不行,我必须开始与外国人尝试建立连接,不然这几年白在外面呆了。当察觉自己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时,我紧张又兴奋。
于是我试图变得积极。三年的磕巴英语虽然还是破烂,但在这几年的上课和带学生的锻炼下算是有点好转,我开始重新参加每周一次的同事party(之前带我的那个中国人从不参加这种聚餐,认为聊天没有营养浪费时间,索性后来我也觉得没意思就不去了),发现大家天南海北的聊天,这种看似没有意义的闲侃,我也听得津津有味,就算你没有话说,那就不说好了,听着他们胡说八道也很下饭(而且饭局上总有社牛,你会被cue的)。我试着去观察周围的同事,发现我之前眼中满是槽点的外国同事身上也有很多我要学习的美好特质。我一改对生活工作的抱怨愤懑,去学习舞蹈,游泳,和网球,跟外国友人们约着打球打卡新餐厅,发现大家开起玩笑来,居然这么无聊又好笑。原来生活不止有环环相扣的利益,还有生活本身。当你向生活张开怀抱,总会收获很多美好。你发现自己才是游戏里的那个玩家,NPC们主打一个陪伴罢了,不论他们是好是坏,自己拥有正念,就能把游戏盘起来,花里胡哨的玩下去。
“去体验”的(即将)第五年
现在的我还在积极努力的探索,保持每周复盘并坚持让自己有所收获,不再一直回头凝视沼泽与深渊。科研今天探索失败了,ok, 我就去跳舞放松一下,跳舞动作扒不会,ok, 那我就去学游泳蒸个桑拿放松一下,实在不行就出去呼吸下新鲜空气看看鲜花湖泊和森林。当我学会了放松,学会了与自己和解,我不再害怕暴露自己的短板,不再忸怩,大大方方的展示不完美但一直保持向上的自己,反而大家觉得我说我更真实可爱了,而我也渐渐明白了不知在哪里看到的那句话,“要接受自己 放松才会有所成就”。
都说人生像一段路,我更觉得像一本书,每段人生经历都是书的一小段,一小节,或一章。平淡或精彩,都是你说了算,因为作者是你,这局,得你自己去破。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