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堆下切,先说说个人的理解吧,
上堆,一种向上拎的感觉,想拎出来,那肯定要抓住要点,提纲挈领,或者说用一种意义上、涵义上更广泛的词语或短语去达到一种意义上的共鸣。
下切感觉更像核实某件事情是否像自己想的那样, 就是要细化他,看看对方的意思到底是不是这个或那个,应该说感觉像是核实某件事情,也或者是为了装糊涂,引导别人跟自己走,而先去分析对方感兴趣的这个事物,分析分析之后再引导。
但是我个人感觉,“上堆下切”的思维技巧中,用于生活、工作,用于沟通方面,我更偏向于下切。上堆我不擅长,而且自己隐隐觉得上堆是更需要能力和地位的人去多使用的,或者说需要头脑思维够全面的人。我这种常用下切的人,感觉更像是抓不住事物的重点,自己没有思路,一直在想一些小点,不敢把话总结、说满、肯定。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我只是听完课后,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感觉属于下切一族。(不是一定有这种分法,只是表达自己的思路过程而已哈)
使用课堂讲授的流程,练习上堆、下切、平行。我找我亲爱的儿子,他还沉浸在特种部队的连续剧中,不愿意“玩”。我说儿子你这个是一种玩儿,我这个也是一种玩,你对咱们把剧里的人物、情节一起玩一玩是不是也可以呀?嗯好像这个建议起了点作用,他同意看完这集就跟我玩。
我给儿子解释这个上、下、平行,我给他画了老师类似的那张图,不过用的是苹果、面包、汽车,三个方位的例子都举了,也做了手势的解释。孩子表示明白,然后也模仿我的流程把三个方位的联系先做了一下。我说我们从电视剧《神犬奇兵》里面的内容开始,但是一定不要局限于这个,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不是回忆电视剧,是创编新的剧情。开始
孩子说:子弹(军犬主角),然后指向平行的方向;
我回答:小米(都是电视剧里的军犬主角),然后指向斜上方;
孩子说:狗,然后指向斜上方;
我回答:动物,然后又指向斜上方;
孩子一顿说:我非常喜欢的东西,算吗?
我说算啊。他又指向平行。
我回答:我非常不喜欢的东西,我指向斜下方;
孩子说:我,不对,我的成绩;【我俩直接笑场,对啊,这个话题还是很敏感的,看来孩子心中觉得我对成绩看的非常的重,然后非常的不满意啊,效果之后,有点痛】
我说来,宝贝,咱接着玩,你指吧。他犹犹豫豫的有点蒙了,随便指向了平行。
我回答:自己的笨;然后好像无意识的指向斜下方;
孩子有点犹豫:妈,我要说啥呀? 我说属于我比较笨的表现之类的就行。孩子说:你比爸爸成绩差。我说这个吧好像不太像,再帮我想想,孩子说,妈妈你不笨啊。 我笑了,孩子想的总和我的认为不同,他严重的我没有那么不堪,我眼中的他可能。。。
我说好吧。孩子说:那我能说答案是空吗?
我说也行吧,妈妈也是第一次玩,不敢确定怎么觉对正确,摸索着来吧。
这里没有整明白,我说咱们跳回我说自己笨,然后我指向平行方向。要说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东西。
孩子说:妈妈你的胖。我说哈算一个。我说我们向上走吧,感觉有点进入胡同呢,孩子说好,然后指向上面,我说那我总结下:胖、笨、孩子的成绩,还有什么可以总结的,共同的,对有了,老母亲们的关心话题,之后我又指向平行。
孩子说:孩子们的热门话题,然后很高兴指向下方
我说:电视剧、PAD、足球。。。我说列一堆,就只电视剧吧。然后指平行,孩子说:不做作业,然后指向上端。
我想了想 孩子们的这些热门话题,还有什么共同属性呢?
我说:休闲娱乐,然后指向平行
孩子说:学习学习再学习; 然后指向上方;
我说:人生。孩子说,妈,这太深奥了,没法玩了吧;
我指向上方说:你想想看怎么样才会有人生来?
孩子一脸怀疑人生的感觉。
突然说了句:你生了我我才有人生,对可以说生下来,出生。
太累了太累了妈妈,我已经绞尽脑汁了, 我说那好吧,我们再去看看“子弹”和“小米”的电视剧吧,这也是你人生的一个小小小的组成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