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认识余华老师的作品是从《许三观卖血记》开始的,那还是在我念初中的时候,那个时候学业压力大,也依旧不能阻止我从课外书籍中汲取乐趣,那会看的书籍种类可太丰富了,从博大精深的国内外名著,到从书页中溢出粉红泡泡的言情小说,从跌宕起伏、丝丝入扣的悬疑推理故事,到文辞优美的散文……《许三观卖血记》便是那个时候列入了我的阅读清单中。
《许三观卖血记》描绘的情节对于那个年纪的我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不过依旧非常的有趣,以至于我甚至不记得大致情节了,犹记得这本书的前半段十分搞笑,后半段却让我忍不住哭的稀里哗啦。最近,又重温这本《许三观卖血记》,整体的感觉竟然有很大的区别,原来觉得搞笑的文字重新再看竟有一种深深的压抑感,原来后来令人揪心的一个个难关,其实在最初就已经有所端倪了。
许三观的第一次卖血是出于好奇,从神志不清的爷爷口中得知“卖血”这个词,后来在四叔和邻居的对话中再次听到了“卖血”这个词,因此忍不住向四叔问起了这个话题。在村子里,卖血所得的收入可以赶上大半年在地里劳动所得了,因此年轻力壮的男人都会定期去买血以补贴家用,并且会以是否能够卖血看出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从医学角度来说,健康成年人体内的血细胞是有寿命的,而适量定期抽血还会有助于血液新城代谢,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但是,当抽血这一行为由主动自愿变为因生活所迫时,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都是生活的艰辛。
许三观的三个儿子里面,一乐跟他性格最像,也是他最喜欢的,但是他一直以为一乐不是自己的儿子,哪怕是这么认为,但是他为了这个儿子义无反顾的卖了7次血,在前往上海的路上一路卖血,筹措路费、治病款,这一路的艰辛读者能体味的不足万一。这个父亲用他自己的方式扛起了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责任,撑起了整个家庭,最后当医院不再收许三观的血,许三观哭的像个孩子的时候,真的很心酸。作为一个丈夫,他担心支撑不起家庭;作为父亲,他担心没能力照顾孩子。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已成家,妻子也体谅理解他,他应该享受他的晚年生活,身体健康,儿孙满堂,这才是每一个普通人想要的晚年。
想到之前看到的史铁生写的:当你还在抱怨鞋子不合脚的时候,这世上有的人连脚都没有。我想,在当下科技发展迅速,人们因快节奏生活而心态浮躁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停下来,转变心态,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可能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与难关,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当迷茫的时候,静下心来阅读、思考,也许会发现转角过去是另一片花海。
将《许三观卖血记》这本书推荐给大家,与爱读书的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