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陕西女子,却是两个温州娃娃的母亲。但是,我昨天的身份是学生。
站在西安新时代大酒店的会场里,听着叶建灵、李理两位老师的分享,恍惚间仿佛看见二十几年前背着行囊走南闯北的自己。那时总以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是温州人闯荡世界的勋章,直到这场课让我明白:比积累财富更重要的,是打开生命的能见度。
当大屏幕播放《战狼2》撤侨片段时,我扫视了一眼自己面前温州商会的桌牌。温州人骨子里的闯劲,何尝不是源于对“家”的执念?叶老师说“家是充电的地方”,我忽然想起女儿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孩子小时候生病,简直像要赔掉我半条命。量体温、喂水喂饭、抱哄手段轮番上阵,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难熬的是那颗被焦虑、恐惧、担忧塞满的心。温度计上的数字决定着我能否安然入睡,孩子的咳嗽声能轻易刺破我故作的坚强。那时的我就像惊弓之鸟,孩子稍有风吹草动便如临大敌。终于熬到女儿上初中,那时,学校和家里隔着七站路,我给她找了小饭桌,可她每天中午非要回家吃饭,哪怕是最辛苦的高三也不例外。当时我一直以为她挑食,吃不惯西安菜,现在想来,在那些担惊受怕的日子里,孩子或许是在陌生环境里寻找“家”的温度,那是能让她安心的避风港。我们总在商海沉浮中教孩子要强,却忘了先给他们一个能安放脆弱的港湾。
李理老师带我们做养生操时,指尖传来的暖流让我眼眶发热。温州方言里“拼命”是褒义词,可当叶老师说出“拼命可以挣钱,拼钱不可以挣命”,那一刻,全场温州同乡都陷入沉默。我想起身边的老乡朋友,也想起自己在育儿过程中,把“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挂在嘴边,却把焦虑化成饭桌上的唠叨,把期待变成补习班的账单。那些因孩子生病而彻夜难眠的夜晚,何尝不是在消耗自己的健康?此刻才懂“胃病多是气出来的”有多真实。
下午的课程里,“家是成长人的地方,不是祸祸人的地方”这句话如重锤敲心。温州人讲究“传家”,祖辈总说“富不过三代”,却鲜少像叶老师说的“化财为才、智、德”。记得女儿有次数学考差后,我脱口而出的“对得起你爸天天应酬喝酒吗”,现在想来,不正是“孩子只是做错了题,而不是做错了人”的反面教材?我们教会孩子学算术看账本,却忘了教他们看见眼泪后的心疼,忘了在孩子生病时给予的不仅是照顾,更是情感的慰藉。
当全体起立诵读《父母规》,会场此起彼伏的温州口音让我看见另一种传承的可能。温州母亲的爱,可以不只是塞进行李箱的海鲜干货,还可以是“让爱走在教育前头”的智慧;温州商人的拼,可以不只是账本上的数字,更是“用自己有的换别人没的”生命哲学。就像叶老师说的:“夫妻和谐就是育儿”,这让我想起父母年龄段的那代温州夫妻,在逼仄的店铺里相互扶持的身影,或许那就是最早的“共生关系”课堂。
课程结束了,我走出酒店,西安的晚风里夹杂着阵阵的槐花香,沁人心脾。忽然懂了——养心是最好的养生。作为温州母亲,我们要传给孩子的不仅是敢闯敢拼的胆识,更是能看见眼泪的柔软,能安放脆弱的智慧。因为真正的传承,不在银行账户的数字里,而在生命能见度的光芒中。
回家的地铁上,我给女儿发了条语音:“加班结束了吗?咱们去吃你最喜欢的鱼火锅,老妈请客。”放下手机时,窗外暮色中的长安城轮廓温柔,恰似母亲的眼眸。
冰蓝 2025.04.19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