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学习了《给教师的建议》第14.15章。苏氏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可常常变成了凶狠的后娘,这也是在表达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痛苦,或许是基础知识的机械重复,或许是没有结构清晰的复习思路,或许是一张张考试试卷。那么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魏智渊老师给出了九点建议,其中很多条建议都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做到的,才能在期末轻松复习。例如第一次教新教材一定要讲透彻,学到位;做好课堂笔记,教新教材做笔记时就应该把之后的复习考虑到位,让知识框架一目了然;日常复习要及时,课课清当堂完成,下课后花几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就如上完两节共读的我,会花一些时间对笔记进行整理,回顾,总结,就是在书籍学习的知识要点。其中提到的针对学困生,要把复习做到前面,家长协助,提前干预,防止把问题都堆积到最后,就很难补了,也突出了堂堂清、单元清的重要性。因此所列的要点中,还是在于平时的功夫,平时的基础打好,复习就可以减少基础的过关,而进行精选习题,将单元训练,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特别感谢学员中有老师对要点进行了梳理,减轻了我的笔记负担。
十五章怎样检查练习本?也是我们老师每天面临的问题,魏智渊老师从检查作业的形式上给出了建议,他列举了八种我们常见的作业形式。对于预习作业,一般不用批阅,可以在上课时在班上环顾一周,或在课上提出预习单上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提前抽查一组,预习单的目的是让学生有目的的预习;背诵默写是要保证充分过关,因此可以进行集体听写,同学互相修改,或者本人对照书本批改,老师定向检查,让学生完成这样的意识。老师可以和学生行程意识,知道哪类作业自批,哪些老师批改,形成一种文化默契。对于一二年级莫写字作业要求全批,以及三年级的作文,应该以学生的自批为主,老师批改作为反馈,还可以部分面批。然而自由写作是必然读少量批,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分享,目的在于提高兴趣。这样看来我的很多批改方式是没有问题的,但依旧觉得任务量很大。
那么根本上还有作业的内容,这离不开学科的特质,我们要融入深度作业,进行有弹性的作业很多学校对于作业的要求并不是真正的障碍,有热情的老师依旧会对作业进行探究。其中提到作业的活动化是在折腾学生和家长,属于形式化。讲故事是对理解和表达的提升,每月一次讲故事,对于学生有很大的提升。联系到自己班级已经进行了一学年的读书分享,让我更加自信值得这样去做,我一直相信学生在朗读讲故事的时候,各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
每一次的共读学习,都能激起我的教学热情,都能产生一些想法想要带给学生。魏老师说真正热爱语文,就会努力创造语文生活,因为本身的热爱会带动学生,教师的自身活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