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天,趁休息安排骑行去平山和白花田屋,为的是逛一逛平山老街和访田屋村的一座古桥。
早上出发,迎着朝阳骑行,感到冬季骑行出发适宜向东,而夏季适宜向西。因为,冬天向东迎着太阳暖和,夏季向西早晚都背向太阳不晒。
水泥路面和刷了油漆的绿道,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星星点点的亮光,像是细粒的碎玻璃或珍珠。路面呈白色,路边的草坪因干燥也露出土的白色,感觉像是下了一层霜。但我一点不怀疑,它不是霜,因为在这里是见不到霜雪的。
路上的车有点多,轰隆隆各奔向前。从城区到平山概36公里,骑行了2个小时多一点。速度实在快不起来。这样在大路上与车辆同行,算不得什么享受,骑行不过是赶路的工具和方式。
十点多到达平山。对平山老街并不熟,没有具体的目标,信步而走。转来转去,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到了午饭的时候,在一小饭馆简单的吃了一份饭菜,让我吐槽这里的吃实在草率。接着去江边的青龙潭塔,正好顺路往白花。
平山到白花概十公里,穿过白花镇,来到田屋村。因不知道古桥的具体位置,边走边询问。有不知的,但总有知道的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本土居民,因为古桥是当地人们过去生活中重要的交通道路,与生活发生关系,会留下记忆。
可是,确实不好找。后来,我总结经验,古桥常常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在现在村庄的边缘地带。从地图看,有的会显示小河。当然,这是指不大出名的古桥。
我差点想放弃了,因不死心,凭着感觉,终于找到了。见到古桥的那一刻,人很高兴,寻找的郁闷一扫而光。
当年重要的交通道路,现在荒废于一角,无人问津。环境以及现实生活的变化,真的是三十年河东河西。
本还想寻找另一座桥。时间已是下午两点多,按说也可以,因是冬至,想着早点回去,再说,访古不在于一时,有机会再说吧。
回来走202县道,该县道是白花往良井镇的主道,以前也走过。
路边的田野并没有特别的景色,处于一种收与种间的过渡状态。
过练屋后,再骑行了半小时,不知属什么村,在这里的路边看见种有小麦。
这是我在惠州第一次看见小麦,也是我四五年来第一次看见小麦。我还怕搞错是不是小麦,扯一棵苗来看,麦苗根部还连有麦种的皮壳,断定是小麦无疑了。不过,面积很小,才几行,概二十平米。怎么种这么一点小麦呢?想不出其中的缘因。但让我知道,既使是在惠州,小麦也是这个时节种植,也属于冬小麦,和家乡一样。好比松树,不论在家乡还是惠州,都是四季常青,也是在秋冬掉落部分老叶。
穿过良井,走新塘大道,前不久走过,上一次所见的最后的未收割晚稻也割了。
龙塘西枝江堤段,风有一点大。马安段在施工,修高速建桥,灰尘飞扬,直蒙瞎人的眼睛。城市永远在建设,这似乎是正常的事。但希望工程建设质量过硬,同时,设计远大,能保持百年不跨不过时。避免因质量和设计不合理,在短时间内重复建设。不然,骑行的灰尘从何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