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缅怀逝者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通过扫幕等仪式来纪念逝去的亲人,这种仪式象征着生命的延续,是报恩理念的体现。古代在这一天还有插柳留春、踏青等习俗,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先祖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理念,讲究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
今天如常早起,如常晨跑,只是要回老家, 跑了30分钟便匆匆赶回家。感觉刚刚好,不会太累也不会耗费太多时间,感觉跑完挺放松的。收拾好、吃完早餐带上娃便出发了。出发前还发生了小插曲,因为赶着回去,两娃又不紧不慢的。我和黄先生都一起催促他们,语气不太好,没有很好的沟通,结果两娃一点都不开心。每次出门前总是要“三催四请”,真是让人很抓狂。但冷静下来想,或许我们只关注怎么可以早点出门,而忽略了本该好好说话的初衷,全都变成了催促。或许我们应该好好和她们讲明白,早点出门的好处,然后适当地提醒、耐心地等待,这样便好。
当我内心深处,把这件事当成邀请,不再期待他一定答应,当被拒绝的时候,我也不会那么生气。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