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蒙哥攻宋殒阵前
第五节 斡腹谋
再说公元1252年,忽必烈率蒙古大将兀良合台等人出兵远征云南大理国,以完成窝阔台、贵由等历代蒙古大汗所沿定对南宋的大包抄计划,公元1254年,大理国王段智兴向忽必烈投降,两年后,段智兴到蒙古首府和林觐见蒙哥大汗,云南大理正式纳入蒙古版图,南宋西南面控制在蒙古手里。
忽必烈占领大理后,于公元1256年曾派大将兀良合台北上,试探性地进攻四川南部,在马湖江大败宋将张实,缴获战船两百多艘。七月在叙州(四川宜宾)与南宋知叙州史俊大战十三回合,史俊获胜,兀良合台失利后被迫退回大理。
此前,川陕地区在总帅汪德臣的指挥下,杀到了南宋四川腹地,占领了整个南宋西面。中原河南在汉军张柔的控制中,东面山东则是李全之子李璮的势力范围,李璮此时臣服于蒙古。至此,蒙古终于完成了对南宋从北到西,从西到西南的大包围。蒙古长期策划攻打南宋的“斡腹之谋”终于成型。
公元1256年六月,蒙古各宗室亲王请蒙哥大汗讨伐南宋,但是蒙哥没有轻易答应,因为他有了新的顾虑,他有什么担心呢?原来,他获悉,他的皇弟忽必烈掌管漠南军事的这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漠南获得了崇高的威望,同时也收揽了当地民心。蒙哥忧心,就算顺利拿下南宋,会不会最后为忽必烈做了嫁衣裳?这个问题不解决,他寝食难安呐!
怎么解决,收权是最佳手段!乘忽必烈羽翼未丰,此时收权,正可测试忽必烈的忠诚与否。如果忽必烈有反心,收权后定然不服,将留在大理和自己抗衡,但忽必烈欲反,不可能全军将士都反,他蒙哥尚可以可以分化拉拢,各个击破;如果忽必烈忠心,接到收权诏令后,必然返回首府和林,蒙哥大汗主意已定,立即决定采取断然措施。
公元1257年春,蒙哥大汗下令,收回忽必烈在漠南的军事统领权,委任塔察儿为漠南军事统帅。忽必烈在大理接到蒙哥大汗的诏令后,顷刻间懵了!皇兄怎么突然翻脸?毫无征兆啊!忽必烈身边能人甚多,高参姚枢等分析道:“大汗对大王产生猜忌之心了!”
忽必烈心里一沉,问道:“如此一来,该如何应对?”
姚枢道:“回和林,表忠心!”忽必烈恍然大悟。当年冬天,忽必烈将大理军政交大将兀良合台打理,自己赶到蒙古首府和林,觐见皇哥。蒙哥大汗见忽必烈风尘仆仆回到和林,所有疑虑瞬间消散,兄弟俩冰释前嫌,又坐在一起讨论攻取南宋的战略。
经过谋划,蒙古高层形成了统一的进攻方略:忽必烈率领左翼军从漠北南下经河南攻鄂州,率领的蒙古军主将是塔察儿,汉军主将则是驻扎河南的张柔;蒙哥大汗自己率右翼军从漠北南下经川陕,从西蜀往东,奔重庆再顺流而下和忽必烈汇于鄂州,率领的蒙古军主将是纽璘等,率领的汉军主将是驻扎巩昌(陕西陇西)的汪德臣。
除了这两路之外,还有一路,即留守在大理的兀良合台。蒙哥大汗命兀良合台从大理率军东进广西,然后北上攻湖南,最后到鄂州和左、右翼军汇合。
兀良合台从忽必烈手中接管大理军政大权后,曾率军南下攻交趾(越南),一直打到了越南河内,但越南佬很顽强,并未完全屈服,蒙古军未全部占领越南,蒙古本来打算从越南直接北上广西的计划破产,只得退回云南大理,从大理东部扑广西。
而山东守将李璮,一直阴奉阳违,蒙古高层认为他难以完全驾驭,此次大举南下攻宋,蒙古高层交给他的任务是,固守山东地界,不出乱子就达到了最终目的。事实上,李璮后来确实反叛了蒙古。如果不是南宋目光短视,不予出兵支持,蒙古军很难在短时间内扑灭李璮的叛乱,也就难以全身心拿出精力对付南宋了,这是后话。
公元1258年二月,蒙哥大汗命四弟阿里不哥留守首府和林,自己亲帅大军南下,从西蜀攻打南宋,宋蒙之间第二次全面战争,正式拉开帷幕。
佐料:“斡腹之谋”是蒙古灭亡金国和灭亡南宋的长期战略。所谓“斡腹之谋”,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不仅仅依赖于正面攻打,而是从侧面实行大迂回、大包抄,以达到击败对方的目的。关于“斡腹之谋”的起源,有人称是蒙古人在狩猎当中悟出的战略,蒙古人打猎,习惯采取围猎的方式,因运用到军事上就成了斡腹战略。
蒙古灭金,是先灭西夏,从西夏强行借道南宋,抵达唐州、邓州包抄金国得手。
蒙古的“斡腹之谋”其实南宋朝廷是知道的。《宋史全文》卷三十五“乙卯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十二月戊寅”记载,赵昀对宰执大臣道:“‘斡腹’之传已久,今年各方面才有些头绪,施州(湖北恩施)、黔州(重庆彭水、黔江)也是要害,朕反复思量,应该选一猛将,提兵扼守施州、黔州。前次说云拱这人怎样?”
当时宰相董槐道:“云拱肯负责任,可行!”可是这位云拱在以后的战斗中不见踪迹。